|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者昨天从深圳市检察院获悉,最近,深圳市45家高新企业收到了该院刑事法律保护研究中心发来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了26道题目,涉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和建议等。这些企业涉及电子通讯、互联网、生物制药等行业。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认为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普遍存在书证、物证、电子证据取证困难,办案成本过高,鉴定困难,赃款追缴困难等问题。在被问到“目前我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时,91%的企业的答案选择了“维权成本高”。
本土企业商标遭侵权增多
“企业保护品牌、争创名牌的过程中,最头疼的是仿冒、假冒行为。”侵犯商标类的犯罪成本低、“回报”高,知名企业纷纷大呼“伤不起”。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认为司法机关应该重点打击这类犯罪。
据统计,深圳市每年侵犯商标权案件数都在以超过50%的速度递增。侵权对象以名牌电子产品为主,除了“苹果”、“三星”、“诺基亚”等名牌屡屡遭殃,“华为”、“中兴”等深圳本土企业的知名品牌正越来越多地被不法分子盯上。
“侵犯商业秘密罪”亟须修改
商场如战场,商业秘密一旦被侵犯,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调查问卷中,近五成企业把矛头指向“侵犯商业秘密罪”,认为这是当前保护知识产权中最迫切需要修改的条文。
据了解,由于侵犯商业秘密罪规定直接经济损失要达到50万元,入罪门槛高,致使大量侵权行为得不到惩处,企业对此反应十分强烈。“即使签订了保密协议,企业员工跳槽或自立门户带走并使用商业秘密的情况也很多。有些技术人员到其他一、二线城市发展,很长时间我们才发现商业秘密泄露。”
高新企业维权成本高
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多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领军企业。这些企业拥有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四项主要知识产权的比例非常高。
当企业遭遇知识产权侵权时,救济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53%的企业选择到法院起诉,44%的企业选择到公安机关报案,42%的企业选择通过行政途径解决,26%的企业跟踪司法机关相关刑事案件办理,但同时,也有44%的企业选择通过协商解决,14%的企业通过私力进行救济。
中兴通讯公司法律顾问邓显亮曾以侵犯商业秘密立案为例,细数企业维权所需的成本。在立案前需要做商业秘密鉴定和损失评估,一次商业秘密鉴定少则数万元,多则十几万元,损失评估至少也要几万元,在鉴定和评估工作中,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整个过程耗时耗力,旷日持久。犯罪嫌疑人在此期间如果毁灭、隐匿证据,将给案件侦破带来致命的障碍,企业维权可能前功尽弃。
来源:深圳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