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0|回复: 0

(动物)我在动物园当饲养员

发表于 2013-4-28 09:59: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7CB4BA21227115E87BED87A0F5A67D7.jpg
                             观察牙齿


     前不久我在北京动物园当了一回饲养员,进行了一次体验式采访。

  特别看点:熊猫曾被称作貔貅,也很凶猛

  不要把后背对着狮、虎

  只要你尊重生活,生活就尊重你

  一、饲养熊猫

  熊猫还没醒呢:清晨观察

  3月3日,早晨7点,我走在动物园里。园里静悄悄的,大多数动物都没有醒。

  我绕到熊猫馆的后门,走进挂着“游客免进”牌子的工作区,那是一条光线昏暗的呈弧形的走廊。走廊里也是静悄悄的。走廊的一侧是办公室和操作间,另一侧是一个个铁栅栏门,里面是沉睡着的大熊猫。我看到有个人站在铁栅栏门前。

  “您好,您是李班长吗?我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杨易锋,”我边说话边伸出手去。动物园熊猫饲养班的李燕青班长,50多岁,头顶微秃,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

  “来得这么早?熊猫还在做梦呢!呵呵。”

  他很热情,但却并没有把手伸给我,而是指着栅栏门里,木床上一只脸朝里正在酣然大睡的熊猫给我看。

  “我们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观察,看看熊猫儿身上有没有夜里被竹子划伤的地方,然后检查他的粪便是不是正常,等它醒了再看看它有没有精神头儿,行为是不是异常……”李班长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一口标准的京腔,不疾不徐:

  “这只猫(工作人员都管熊猫叫猫,听起来很亲切),呼名叫英华,我们都管它叫胖胖,是个女孩儿,凌晨刚做完人工授精,今天我们得特别观察它,还要取阴道图片和尿样儿。”

  北京动物园是全世界大熊猫首例人工授精成活的地方,也是首例全人工育幼成功的动物园。为了大熊猫的“繁荣昌盛”,动物园每年要安排大熊猫自然本交(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同时进行。春季是大熊猫的发情季节,也是熊猫馆饲养员最忙的时候,昨天李班长和他的饲养员们就几乎一夜没睡。

  突然,“胖胖”伸了个懒腰,醒了。“宝宝,还不起啊,感觉怎么样啊?”李班长的语气就像是叫自己孩子起床一样,“胖胖”身子没动,头勉强地转了过来,“深情”地望了班长一眼,然后又转了回去,继续躺着,那意思好像是在说,“我再醒醒盹儿啊”。

  “第二次握手”:注意卫生

  李班长带我回到走廊另一头儿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布置很简单,墙上挂着饲养班组所有成员(包括熊猫)的“全家福”。办公桌上有一个饭盒,开着盖儿,我看了一眼,饭菜剩下一半,是米饭和土豆粉条,还有几条咸菜,显然没有吃完。

  “这是昨天值班人的夜餐,赶上事儿,饲养员吃不上一个囫囵饭,有时候得吃上七八个小时,”班长边洗手,边对我说。

  洗完手,班长走过来,正式和我握手,略带歉意地笑了一下“我们平时洗手很勤,因为经常和粪便、饲料同时打交道,特别要注意卫生,为了熊猫,也为了咱们自己。”

  李班长1974年到动物园工作,在很多班组待过,2001年来到熊猫饲养班。

  他和动物打交道的时间已经有35个年头了,使他在动物园养成的习惯变成了他一生的习惯。“我女儿从小勤洗手的习惯就是我培养出来的,但是我从来不命令她,我的耐心可能和我的工作有关。”

  “班长,小五儿给一个鸡蛋,还是两个?”“班长,今天吉妮的情况不错”,“班长,胖胖起来了”,这里的饲养员总是匆匆忙忙,一刻不停,在门口做一句简单的汇报后,便又匆匆离去。“熊猫都起来了,你也可以‘正式上岗’了”。

  和怪味儿“作斗争”:“别样”清扫

  8点40分,我穿上淡蓝色的工作服,戴上大手套,换上大雨靴,跟在我的“师傅”马涛后面,开始我的饲养员生涯。

  首先是串笼。走廊的一侧是展室,另一侧是运动场,我帮着马涛和小王把两道低矮的活动铁栅栏横在走廊中间,形成一个临时通道,用卯扣扣好,然后探身打开展室和运动场的铁栅栏门,展室里的熊猫“古古”睡了一晚上,早想出去活动活动,迫不及待地经过通道走到运动场。

  熊猫展厅里假山玲珑、高低错落、绿色满眼,昨晚“古古”吃剩下的竹子撒了一地,“竹子每天都要换,剩下的竹子要扔掉”,马涛带着我把成形的竹子收到一起,扎成捆,放到走廊里,统一拖到外面扔掉,然后再清扫粪便和散落的竹叶。“师傅”动作熟练,我却有些笨拙,没想到竹叶锋利得很,将我的手腕划了好几道口。

  平时看熊猫,干净、可爱,可兽舍里的味道却着实让人不怎么愉快,那股怪味儿直冲我的脑浆子。我偷眼看“师傅”,一副淡定悠闲的样子,他看到我的表情后笑了:“刚来的时候我也难受,但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其实它们和我们人一样,吃喝拉撒睡,缺一不可,接受它就是接受我们自己。”

  我正在认真打扫,并且暗地里和怪味儿作斗争,就听见砰砰砰,有人敲玻璃问熊猫在不在运动场,抬头一看,原来开馆了,游客开始陆陆续续进入展厅。回答他问题的同时,我发现,有好几位“老兄”,趴在玻璃上看我们,这种感觉相当怪异,也相当奇妙,以前都是我站在外面看动物,现在是别人站在外面看我,兴许这也是一种换位吧。

  熊猫吃多种竹子:不太挑食

  接下来是喂食。早上的喂食其实是放食。取出清洗过的竹子,放到展室里,另外要在地面和树桩的小孔里插上一些竹子,这样可以营造一种野生的氛围,增加了熊猫的取食兴趣和展室的观赏性。

  我跟着马涛从保鲜室成捆成捆地抱出竹子,这里灯光昏暗,一半房间放着个大冰柜,简直就是一所小房子,两天前的竹子都放在这里;另一半是个“淋浴池”,上面有许多喷头,当天准备喂熊猫的竹子就放进去“沐浴浸泡”,所以抱出的竹子都是新鲜娇嫩,翠绿翠绿的。“这些竹子叫早园竹,是我们河南的种植基地用保鲜车运过来的,一个礼拜运三回。”

  搬运新到的竹子可是个力气活儿,一个装竹子的麻包就有100多斤,一人多高,两人粗细,我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它拖走。

  放好竹子后,我们就把熊猫“胖胖”从它“缓解授精压力”的笼舍“串”到这间展室里,隔着栅栏门,我带着些许的成就感看着它大嚼竹子的样子,“你看它吃得多香,它一天可以吃掉六七十斤竹子,其实熊猫的口味没有一些人想象得那样挑剔,箭竹、凤尾竹它都能吃。”我忽然想起来从小在心底存在的一个问题:“馆外院子里那些竹子它能吃吗?”“能吃,那些是箬竹和笔杆竹。”“能用那些竹子喂它们吗?”马涛不由得一笑,“把那些都喂了,用什么美化熊猫馆啊?用假的吗?”

  第一次给熊猫喂窝头:迅速收手

  以前总听人说,动物园给熊猫喂窝头,心下有些不然,所以这次一定要一探究竟。

  少食多餐是动物园喂食熊猫的准则,因为既有利于熊猫的健康,又可以让游客看到熊猫的各种行动。

  一天要给熊猫加三四次竹子,另外还要喂窝头、牛奶、牛肉粒汤。

  喂窝头的时候,我主动请缨。接过窝头一看,颜色和纹路都像竹子一样,“这窝头是动物园的配料中心精心制作的,原料有竹粉、牛肉松、米粉、红糖、玉米面,便于熊猫消化,还可以丰富它的营养。人要偶尔吃些粗粮才会健康,熊猫也一样啊。”

  “别犹豫,直接放到它嘴里,然后迅速收手”。因为是第一次,我和熊猫都有些紧张。它咬到窝头后,眼光直在我身上滴溜溜打转,然后发出咯咯的叫声,听着有些像鸟也有些像羊,“这是它在说话呢,是说不认识你。”

  熊猫曾被称作貔貅:也很凶猛

  “我是不是太胆小了,熊猫这么温顺,”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其实人们觉得熊猫十分温顺没有攻击性,是一个误会。”马涛指着“胖胖”抓着栅栏的爪子,看上去就像钢钩一样,“它的牙也很厉害,虽然脾气很好,但是熊猫的领地感很强,会攻击它认为侵犯了领地的动物;而且别忘了它归属于食肉目大熊猫科,在古代,有人还称熊猫叫作貔貅呢(传说中的猛兽,有招财进宝吉祥之意)。但是只要人不侵犯它,它就不会侵犯人”。

  巡视时的“冲突”:“护犊子”

  只要一有时间,我们就出来巡视。

  “叔叔,熊猫为什么在树上躺着不动啊?”“熊猫吃巧克力吗?””“熊猫最多能活几年啊?”穿着这身淡蓝色工作服,什么样的问题都会出现在耳际。我们始终都一脸平和耐心地回答每个人提出的问题。

  “这个要不要扔到那里让熊猫吃?”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士一手拎着香蕉皮作势欲扔,一手指着“古古”正在玩耍的活动场问我。一天的饲养让我有了“护犊子”的心里,

  “您都不吃的,让熊猫吃,您也太大方了吧!”以前看到人们投打动物的情形让话语变得有些尖刻,而渐渐培养起来的“工作责任感”让心情平复下来。

  “您误会了,您肯定认为这和竹子差不多吧,其实差别很大,熊猫吃下去会消化不了的。”

  那位女士连声道歉着把香蕉皮扔进了果皮箱。我领悟到,饲养员化解“矛盾”需要平和力。

  “串笼的时候,收猫的时候,还有让猫配种的时候,它不回来,你就得等,我们这个工作的对象是活的,不停地会有变化,会有事情发生,所以一定得耐得住性子,而忍耐的秘诀就是理解和尊重,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既尊重人也尊重动物。”我的“师傅”马涛今年才39岁,但已经是有20年工龄的老饲养员了,多年的饲养经历竟然让他总结了许多人生哲理。

  心痛的“滤坑”:请别再扔

  夕阳西下,最后一抹玫瑰色,渐渐从运动场的熊猫秋千上淡去。我弯着腰在运动场边缘的排水沟里“滤坑”,一个可乐瓶子、一节香肠皮,一个塑料瓶盖儿……瓶子上有熊猫的牙印儿,盖子被咬得变了形……我一边仔细地搜索,一边心痛……

  我身旁的马涛也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忧虑:“易锋,你写报道的时候,好好呼吁呼吁;现在热爱动物的人多了,来看动物的人也多了,但是他们这方面的常识还是太少,甚至是最基本的,别说是这些东西,就是食物也不能随便喂,因为我们有科学的配方,多了少了都不好;一次游客扔的口香糖被熊猫“文文”吃了,差一点开刀做手术,半年后才能正常进食!”

  二、接近“猛兽”

  和熊猫进行了几天的亲密接触后,我又亲近了狮子、老虎、猩猩、鳄鱼等“猛兽”,饲养过程中相近的地方我就不说了,单挑几件有趣的事情讲讲:

  不要把后背对着狮、虎

  狮虎山的串笼需要一番力气,清晨我跟着小丁师傅登上屋顶,全力摇动一个巨大的手柄,手柄下有长长的绞索,“嘎吱吱”拉动下面兽舍的大门;我透过空隙看下面,一道白影一闪而过,这是孟加拉虎蹿到狮虎山去了。“饲养狮虎的最关键问题是安全,反复检查门锁,严格按程序开关兽笼,一点儿马虎不得,动物园的狮虎跟马戏团的可不一样,它们的野性还是保留了很多,”李俊祥班长说起这些面带严肃,“最要紧的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将自己的后背对着狮虎,哪怕是隔着最结实的笼子!”

  领教猩猩的“智慧”

  饲养猩猩的陈洪珍班长告诉我,这里的关键问题也是安全,但要对付的不是凶猛,而是聪颖:兽笼的钥匙必须挂在猩猩够不着的地方,为什么呢,他说,以前他们做过实验,当着一只黑猩猩的面用钥匙开门,然后把一整串钥匙给它,它马上可以模仿人去开门,而且一把钥匙打不开,它会换另外一把去试!

  我充分地领教了黑猩猩的“智慧”:一次喂完食,我冲着一只正在吃西瓜的黑猩猩伸出手掌,说:“给我点儿。”它立即把手往回缩,我继续伸着手学着“小沈阳”的样子:“这一天,你也太抠了,就给我点儿吧,”它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紧接着几口把红瓤吃光,然后一龇牙,把西瓜皮给我递了出来!

  鳄鱼使我敬畏生命

  在爬虫馆,我感觉到的是恐惧。当时我离扬子鳄,只有“0.01厘米”,就在我的脚下,“扬子鳄一般不攻击人,脾气相对温和,”虽然饲养员小袁这么说,我还是很紧张。

  而密河鳄就比较“残酷”,眼神阴森森的,看得我浑身冰冷,它们对饲养员都比较熟悉,但就是那样,清扫的时候,也要三个人,其中一个人负责用长竿防备着它。

  “其实鳄鱼在不饥饿和不受到威胁时,不会攻击人和其它生物,反过来,它们对人却有些害怕,因为人捕杀它们有时候是滥杀,并不是为了生存”。听了这话,我的恐惧渐渐变成了敬畏,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三、对话与感悟

  我第一天来这里“报到”的时候,李燕青班长就对我说:“我们所做的工作是最平凡的。”

  平凡?确实。

  打扫粪便、捡垃圾、喂食、开关兽笼、维护秩序,再平凡不过,没有驯兽师的掌声,没有动物学家的辉煌,没有兽医的炙手可热,即便是和“国宝”接触的那种荣耀感、和猛兽“对话”的那种震撼感,也很快会被动物日常的吃喝拉撒睡所消磨,经过亲身体验,我对动物园饲养员的神秘感已不复存在。

  那么,在许多人心态浮躁、陷入物欲困境的今天,是什么样的心态留住了李燕青,留住了陈洪珍,留住了“70后”的小丁,“80后”的小钟小袁?又是什么心态让他们哼着《梦驼铃》、唱着《青花瓷》冲洗着兽笼日复一日?

  从“饭碗”到生命的一部分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当它是一份儿职业,是一饭碗。”陈洪珍谈到怎么来的时候,半开玩笑地说着“大实话”。

  他今年54岁,早些年父母家就住在动物园附近,1985年来动物园工作,至今已经28个年头了。

  “干的时间越长,就越喜欢这份工作。”他感觉最快乐的事就是和猩猩们说话,“和它们打交道十分简单,你关注它,它就关注你,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不会绕弯子”,“你说什么它们都听得懂,我真这么觉得;时间长了,它们就完全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反过来,也是一样,“每次去兽舍,离得很远,它们就能通过脚步声听出是我,然后发出和平时不一样的叫声,我心里马上就暖和和的。”

  其实,猩猩和饲养员的生活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适应,而是两种生命相互亲近、相互尊重的融合。

  我的“师傅”马涛如今已经有了幸福的小家庭,儿子出生四个月后,熊猫甜甜出生,他在兽舍旁待了七天七夜没有回家。“说心里话,我真觉得自己够不上奉献敬业的标准,其实那个熊猫妈妈就像我女儿一样,我的女儿生孩子,我能不管吗?”现在,马涛的妻子、女儿和熊猫胖胖的照片一起摆在他的房间里。

  问他将来是否会选择其他职业的时候,马涛相当坚决:“不会,我现在觉得很幸福很快乐,因为所有幸福的生活元素都具备了,怎么还会不满足?”

  猛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和马涛不同,一些在北京园林学校毕业的“70后”、“80后”的年轻饲养员,现在正处在恋爱阶段。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饲养员性格比较腼腆,说起恋爱经历,脸有些发红,“以前别人介绍对象,一听说我是饲养员,人家就不见了;现在工作难找,这个工作是事业指标,比较稳定,所以约会的机会就变多了……”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遇到感情挫折的时候我就看看动物吃食的样子,我发现,动物的欲望其实很简单,得到了就会满足,关键是它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实人也一样,要知道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要知足,心态就会平和。”

  只要你尊重生活,生活就尊重你

  结束我的饲养体验后,我请我的“师傅”马涛和李燕青班长在动物园的餐厅吃了一顿“告别”饭,饭桌上我们的话题便轻松了许多。

  “《功夫熊猫》听说了,但还没来得及看,不过我抓紧时间看了《叶问》,相当棒,”马涛业余时间喜欢看电影,特别喜欢甄子丹;和他不同,李班长的爱好就传统了许多,喝茶、散步,“不过,其实我的上班就是娱乐,”

  “?”

  “看‘我的’大熊猫们晃着脑袋吃竹子时候的样子那就是一种享受!”

  “说实话,你们的工资并不高,平时看到那些衣着华丽、开着宝马、出入高级酒店的大款和明星,心里会不会失衡?”

  “羡慕肯定会有,但不会心里不平衡”,听到我的问题,他们这样回答。

  “我们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忧虑、我们的整个生活就是围着熊猫转,从动物身上我们学会了认可和平淡,你认可它,接受它,它也就接受你了。”

  每一种动物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包括人,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简单,都需要认可和理解,更需要彼此真诚的尊重。

  其实,生活也是一样,无论多么平凡,多么艰难,多么不如意,

  只要你尊重它,它就会尊重你……

  链接:

  熊猫馆有两个馆舍,奥运熊猫馆和亚运熊猫馆,记者当饲养员的地方在亚运熊猫馆,就是目前的“老熊猫馆”,奥运熊猫馆的8只奥运熊猫已于3月22日回到雅安“老家”了;而奥运熊猫馆也即将迎来6只“国庆熊猫”。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