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朱永华
4月24日及4月27日,郑州富士康一新应聘24岁男工及一入职半年23岁女工在公寓楼相继跳楼身亡。郑州富士康工会管理人员及政府管理部门证实“二连跳”,死因及善后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据5月1日《新京报》)。
自2010年富士康企业连续发生员工“N连跳”之后,在众多舆论媒体的关注乃至声讨下,富士康企业也采取了包括加薪、缩短劳动时间、减少加班等很多改善劳动状况的措施,一年多时间,没有再发生类似员工自杀事件,然而好景不长,这次在不到一周时间,居然又发生“2连跳”,而据单位员工反映,该企业对员工工作期间采取的“静音模式”可能是导致员工心理压力过大而走向极端的诱因。
所谓“静音模式”,据企业员工说,就是要求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完全保持沉默,非但员工相互之间不准有任何语言交流,即使因为工作交流也必须经过带班领导同意,否则就会面临各种处罚,我们暂且不知道“两连跳”究竟出自何因,但就其对员工采取这种打法律“擦边球”又极不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显然会给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伤,而且把员工完全当成简单生产机器的管理理念也是非常不足取的。
我们知道,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企业员工,除非在某些必须限制或紧急特殊情况下,因说话或相互交流可能会造成某些后果,比如开会、考试、驾车等,在正常生产工作中,不可能做到像机器设备那样不发声、不相互交流,国家任何法律法规包括《劳动法》在内,都没有对劳动者在正常劳动生产过程中能否“说话”做出明确规定,而作为普通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富士康“强迫”员工在整个工作期间“静音”,显然是在打“法无规定既不算违法”的擦边球,以此订立制度对违反者进行处罚,更是缺少法律依据,尤其是,企业通过制度方式强制员工“静音”,把员工当成会说话又不能说话的机器,久而久之,员工很可能就会因极度压抑发生极端行为,出现“振动”。况且,员工正常的交流既不会给工作造成影响,某些工作交流更是必不可少。
如果说富士康采取的这种“静音模式”管理制度本身缺乏科学与人性化,其企业的管理思维、理念更是非常不足取,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展、企业文化等各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与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重要的智慧资源,是企业的“主人翁”,优秀企业科学的管理理念应是想方设法来凝聚员工与企业的向心力,在如何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上做文章,而不是用强制手段来迫使员工作为简单的生产机器,遗憾的是非但富士康用这种“静音模式”把员工当成没有智慧思维的“机器设备”,我们很多民营企业也或多或少的把工人当成会说话的机器来看待,需要时花钱招来,不需要就冷漠辞退,把企业与员工的感情割裂开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企业留不住人和招工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一首老歌叫着《咱们工人有力量》,铿锵有力的旋律唱出了工人创造世界的伟大气魄,没有工人的企业就不能称之为企业,没有工人智慧的工业更不可能发展强大,如何充分挖掘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充分让员工与企业形成向心凝聚力,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是现代企业需要形成的管理共识,同时,工人队伍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利用好工人队伍的智慧宝库,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企业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东北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