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19|回复: 1

[七嘴八舌] 老人不可变成一个个“孤岛”

发表于 2013-5-2 15:27: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老人不可变成一个个“孤岛”
  
  养老既是家庭责任,又是公共问题。养老服务离不开社区生活、公共服务和社交重构
  笔者住在一个“老社区”,清晨黄昏,总能看到很多老人散步遛弯。有次遇到一对老夫妻,他们原来住在这里,后来搬到了设施、环境都更好的小区,却总愿意回来走走,因为“老朋友都还在这儿,有感情”。
  的确,老人与社会的接触变少,没事时想找人说说话、打打牌,常情所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关上防盗门就是一个世界,“原子化”的生存状态,让老人难以排解寂寞。人老了,似乎就从社会构成网上脱离下来了,这种“隔离”感是养老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实际上,不仅仅是心理层面的事,老人的生活质量,光靠“关门闭户”式养老可支撑不起。搬个重物,要人搭手;小病小灾,也要人照顾。子女上班了,或者家庭需要照顾的老人数量多,问题一下子就凸显了。所以,高质量的居家养老,一定不仅是“小家”,更是“大家”;一定不仅是“我”,更是“我们”——健康的社区生活、积极的公共服务、有效的社交重构,非常必要。
  这背后,需要强大的社会支持。虽然老人也可以自发地形成社团——比如公园中的“老年欢唱团”、街头的“大妈秧歌队”等,但更多服务,却需要社会管理者系统化地去完成。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广场上老人舞的扩音器,经常引起周边居民抗议,可见老人活动场地之缺。居家养老的呼叫系统如何建设完善,如何有针对性地服务困难群体中的老人,怎样更合理地对购买养老服务进行补贴,把这些问题回答好,考验着社会管理者的能力。
  城市中,居住比较集中,愿意花钱、有心做事,社区居家养老还比较好办。放到农村,可能问题更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很多农村老人唯一的选择,公共服务和专业服务欠缺。而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六成生活在农村,他们更需要成为“我们”中的一员。农村社区的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还需要下大功夫促进。
  养老既是家庭责任,又是公共问题。在目前的实践中,前者较实,后一条腿还不太能跟得上。老人和社会连结起来,“每个人都不是孤岛”,这不仅是一种人文情怀,也应该是养老宏观设计的一个具体指针。【来源:《人民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5 20:20:0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