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五一”到了,我们听到了“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声音比平时更加响亮。我们看到了许多技术能手做出成绩,成了劳模,劳动的价值得到了认可。我们也听到了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受冷落,人大原校长纪宝成说“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大家谈起来都认为很重要,现实生活中又离不开,打心眼里却瞧不上”。“现在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就连说职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都没有上职业院校”。
孩子上什么学校,这是家长在孩子高考或中考前后最纠结最烦恼的一件事,也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关系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关系孩子的人生道路,关系孩子一生的幸福。孩子上什么学校,我想,如果是自身成就感特强的企业员工,也许会让孩子选择“子承父业”,上职业学校,当个技术工人,一技在身,吃喝不愁;如果是自身成就感比较差或者根本没有成就感的企业员工,可能不会让孩子选择上职业学校,继续走自己的老路,当技术工人。
不过,笔者坚持认为,孩子上什么学校,从根本上说,不是家长说了算,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只能孩子自己说了算。孩子是否上职业学校,主要应根据孩子的天性秉赋和兴趣特长来决定。如果孩子好动,喜欢“动手动脚”,动手能力强,适合于干技术活,那么选择上职业学校就是正确的、可行的,将来可能在自己的领域一展身手,成就一番事业。因为,上职校,学技术,更能发挥孩子所长,更能体现孩子的人生价值。相反,如果孩子好静,喜欢思考,理论思维能力强,适合于动脑筋,那么选择上普通学校,可能更正确更适合,更容易发挥孩子所长,创造自己的人生,更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孩子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认识和判断,有了自己独立的价值观,选择上什么学校,受什么教育,走什么人生道路,我们理应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由孩子自己作主。孩子的人生要由孩子自己选择,孩子的路要由孩子自己走,这是孩子自立自强的需要,更是孩子独立面对人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诚然,家长相对于孩子有着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更宝贵的人生经验。但是,家长与孩子毕竟是两代人,家长的人生不等于孩子的人生,家长不能以自己的经历、经验和感受去规划孩子的人生,限制孩子的人生。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以忠告和引导,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孩子提供正确的参考指导,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分析社会、分析未来。所以,孩子是否上职业学校,应当由孩子自己来决定,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能逼着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规划和设计人生。
近些年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说,党和国家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出台了不少鼓励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新型技术工人的政策,我国职业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十分喜人。当然,笔者也承认,在我们身边,在社会上,确有不少人对职业教育存在一些偏见和错误认识,影响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公正看法。许多人尽管嘴上说职业教育如何如何重要,但是打心眼里瞧不起职业教育,瞧不起技术工人。不说一些知识分子和官僚瞧不起工人劳动者,甚至工人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瞧不起自己的职业和工种,在别人面前自惭形秽,不愿说不敢说自己是工人。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在作怪!
其实,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不管你当普通工人还是领导干部甚至国家主席,不管你是在田间地头劳动,还是埋头实验室,不管你是从事文学创作、理论研究,还是劳动在车间班组、操纵机器,不管你是驾驶飞机火箭还是开拖拉机,我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劳动者,都是社会的平等一员。一方面,我们在用劳动为自己谋生,养家糊口,一方面,我们在以各自不同的劳动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社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既需要理论创新人才,需要基础研究人才,需要哲学家、理论家、科学家,同时也需要工程师、发明家、技师,需要技术应用人才,需要能工巧匠,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工人伟大,劳动光荣。这不应成为节日里应时的口号,报告中应景的空话,而应在内心里真正认同,用实际行动尊重工人,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综上所述,对于家长是否会让孩子上职校,当技术工人,笔者持中立的态度。不赞成由家长代替孩子作出选择,无论是会还是不会,都应由孩子自己作主,自己去选择。而选择的依据就是孩子本人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理想。作为家长,只能提醒,只能引导,只能建议,而不能强加意志给孩子。唯其如此,孩子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正确的职业人生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