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因材施教最重要
“五一”到了,我们听到了“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声音比平时更加响亮。我们看到了许多技术能手做出成绩,成了劳模,劳动的价值得到了认可。我们也听到了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受冷落,人大原校长纪宝成说“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大家谈起来都认为很重要,现实生活中又离不开,打心眼里却瞧不上”。“现在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就连说职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都没有上职业院校”。
孩子上不上职业技术学校不是家长可以选择的,而是取决于孩子对职业技术学校有没有兴趣的问题。通常来讲,孩子在学校学习阶段,他们的中考或是高考成绩就是人生当中的一个抉择点,如果中高考成绩优异,那么他们必然就要继续读书,上本科、读研究生等等。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自己学问高一些呢?在学习中,将他人成功的经验与理论认识,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将他人的经验与理论转化为自己个性的新思想,用以解决自己的问题,形成“站在巨人肩膀上”看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模仿巨人,成为巨人的影子。于是乎,有些时候,人的命运就喜欢与你打个擦边球,中、高考成绩不够理想,又不愿意做复读生,最终进入职业技术学院也不是未尝不可。
当然,从人才成长规律来看,一个人是否能够在某些领域里有所发展、有所作为,这还要取决他们是否对这些领域的事情感兴趣,有没有刻苦钻研、勇攀技术高峰的激情和热情。青岛港口码头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只是一个初中文化程度,但他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他用四年时间倒推了12块电路模板,画出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攻克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为企业节约维修费用800多万元。谈到创新,他创造的“一钩准”、“一钩清”、“无声响操作”等一系列工作法,哪一项成果不是源自于他对工作的激情迸发、热情芬芳。
由此,笔者认为,孩子是否对职业技术学校感兴趣,是否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或多或少观察到。比如,孩子从小喜欢将电动玩具拆开,再进行拼装,证明他们已经对有些事物持有好奇心了,当他们将散落一地的玩具经过一番拼装成功时,就足以证明他们是个爱动脑筋、爱发散思维了,这样就渐渐对某些领域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了。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疑是一种苦役。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说,创新性人才“不要用一个模子塑造人,千篇一律就没有创造性”。由此可见,作为家长,我们也没有必要非让孩子“读死书”,或是“死读书”,而是根据孩子自身特点量身打造他们的未来发展,我想,不论你是在那个行业,只要干出名堂来都会得到一定回报的,都会受到人们尊重和器重的。也不论你是做茶几的材料还是做地板的材料,都是国家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
从目前产品创新和制造来看,很多企业就是缺少高级蓝领,缺少技术雄厚的力量。没有技术,先进的机器就转动不起来,技术不精湛,先进机器的高效率就难以发挥。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作为基准,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努力形成江山代有人才的生动局面”。上职业技术学校也未必就矮人一等,也未必心中的梦想不能实现,相信只要自己肯钻研,敢拼搏,找到适合自己施展人生才华的舞台,不论上什么学校,也不论你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你的人生同样都很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