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21|回复: 8

[话题探讨] 【反方】不让孩子当技术工人是社会环境所致

发表于 2013-5-3 15:04: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反方】不让孩子当技术工人是社会环境所致

            当前,多数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职教当技术工人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至少有三个因素:传统的思想意识、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孩子自身的素质。
           首先,从家长的传统思想意识来看,“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还占主导低位。我们可以看到,令周围大部分家长引以为自豪的,首当其冲的是自己的孩子谋取了一官半职,其次才是在某个领域成为拔尖人才,所以,从家长的潜意识里,孩子上学读书就是为了考名牌大学将来出人头地,所以一线技术工人的位置家长最初是不会为孩子选择的。其实,在我国还有类似现象存在,比较典型的就是当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成为杰出技术人才(包括医生、作家、工程师等)之后,便纷纷向行政管理的角色转变,出现“技而忧再仕”的跨越。但这条途径的坎坷程度,远不如让孩子一起步就来个名校毕业步入仕途顺利。现实生活曾经而且正在证明,手中握有行政大权的“官员”们,确实比企业工人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不能不说,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也是造成职教技校类学校不吃香的主要因素。我们常说劳动最光荣,但在社会现实中经不起网友一句“活多工资少,没感觉到”的抨击。
           其次,当前技术工人的就业环境之差也不容忽视。虽说有《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做保障,也设置了劳动保障、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等机构,但在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眼里,这些法规和机构都形同虚设。因此造成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欠缴、出现争议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恶意欠薪不断发生……,这些现象都极大的挫伤了家长让孩子成为技术工人的勇气。因为这种就业环境,与名校毕业生能选择的就业空间比较起来确实是天壤之别。
           第三,从接受教育的角度来说,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很关键。古语云“因材施教”,如果孩子的成绩好、理想高,作为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能受到高等教育,不会主动选择中途上技校或职教的道路,这样孩子就业的渠道要宽很多。如果孩子成绩一般,家长也会支持孩子学习到可能达到的最高程度。换句话说,是否选择上职教或技校,应该由孩子自己能力、素质、特长等个人因素来决定,家长最好不要越俎代庖。
         总之,当前多数家长不支持孩子当技术工人的原因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若不在劳动用工过程中形成分配合理、保障权利、有法必依的良好环境,某些地区“招工难”、“用工荒”的现象仍会持续,一线技术工人还会短缺,这不仅考验家长为孩子择业的远见,更考验政府的执行能力。(张学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 15:13:23 | 查看全部
老师从“传统的思想意识、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孩子自身的素质”三个方面分析了家长不让孩子上技术院校的原因,分析的确有道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 15:28:20 | 查看全部
社会在喊:劳动光荣!
现实是很多工人收入低、工作环境差、光荣不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 15:34:08 | 查看全部
记得70年代,师傅是个很光荣的称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 16:27:56 | 查看全部
传统思想、就业环境、自身素质,这些都不容忽视,亟待转变和改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16:43:39 | 查看全部
多谢各位老师的点评,请提出缺点,以便今后在写作上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 19:25:2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 21:33:15 | 查看全部
第三,从接受教育的角度来说,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很关键。古语云“因材施教”,如果孩子的成绩好、理想高,作为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能受到高等教育,不会主动选择中途上技校或职教的道路,这样孩子就业的渠道要宽很多。如果孩子成绩一般,家长也会支持孩子学习到可能达到的最高程度。换句话说,是否选择上职教或技校,应该由孩子自己能力、素质、特长等个人因素来决定,家长最好不要越俎代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 22:44:47 | 查看全部
有其苦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