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8|回复: 0

莫让惠民政策“挂空挡”

发表于 2013-5-5 06:50: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政策和资金为什么会有“跑冒滴漏”的缺口?归纳来看,往往与信息掌握、反馈机制及监管手段的被架空有关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16万人的低保对象,竟然排查出了1.6万的“蛀虫”,占总数的1/10!这是辽宁葫芦岛惠民政策大排查的成果之一。

  民生领域的投入和基础设施投资是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两大重点。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出台了海量的惠民政策,涵盖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教育环保等诸多民生领域。相信这些惠民政策绝大多数落实到了急需的群众身上,但是也不排除有为数不少的措施没有到位,有大量专项资金被挪用,有不少好政策并未落到实处、落到人头,耗费了资源,便宜了“蛀虫”。

  问题出在哪里?政策和资金为什么会有“跑冒滴漏”的缺口?

  归纳来看,往往与信息掌握、反馈机制及监管手段的被架空有关。

  信息的缺乏和不透明,会造成管理的混乱。民生投入和惠民政策,涉及领域繁多、部门众多,究竟投入了多少,落实率怎样,在有的地方似乎成了糊涂账。

  反馈的不及时、反馈渠道的不通畅,政策的落实便难以监管。补助到没到位,政策是不是只停留在纸面上,需要来自基层的真实、有效反馈,只管栽树不问成活,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监管是堵住好经念歪、肥水外流的终极屏障。如果负责执行政策、使用资金的部门或个人权力不受监督,或者权力过大而监督挂一漏万,那自然会给寻租留下许多空间。

  葫芦岛市由纪委牵头排查,打破条块界限,从基层着手,一段时间排查一次,这些都是健全监管、重视反馈的好探索。从一般意义上看,监管的有效,往往跟群众参与、监督细化、评价有效等有直接关系。

  惠民政策在实施前,要向群众说清说透,尽量公开。想办法让受益主体的眼睛盯住,公开透明运行,是防止权力寻租的最有力武器;另外,健全的监督监管机制才能最大程度防范风险。谁负责监管?出现问题谁负责?要明确、强化、细化相关主体的责任;在政策实施后,不妨引进类似工程中的项目“后评价机制”,由另外的主体对效果进行中立客观的评估,改变“自己干、自己说了算”的出牌套路。

  惠民政策不挂空挡,党和政府的温暖才能送到需要关怀的每一个角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