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06|回复: 0

上海杨浦妇联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模式

发表于 2013-5-6 23:23: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外来媳向社区居民传授家政服务技巧。

  参与殷行街道妇联“四叶草的春天”活动的来沪学生在倡议书上签名。

  “这些年是‘丹青俱乐部’的老师和姐妹们让我走出了自己的世界,走出了家门,我不仅在俱乐部的各项活动中学到了社交礼仪、心理教育、家庭生活等常识,还从姐妹们的身上学到了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沈红娣微笑着说。若不是事先被告知,记者绝不会想到沈红娣是位单亲妈妈,她的脸上挂着笑容,自信而坚强。

  而她口中所说的“丹青妈妈俱乐部”就是上海杨浦区实施的“媛动力——女性·家庭成长”公共服务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

  日前,上海市杨浦区妇联副主席周玮告诉记者,在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妇女群众幸福指数一直是杨浦区妇联探索的工作课题。2012年,杨浦区妇联从家庭这个微观单位入手,引进社会专业机构,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媛动力——女性·家庭成长”公共服务项目,为外来媳、来沪女性务工人员、单亲妈妈、军嫂、白领女青年、祖辈家长、癌症妇女、来沪青少年等群体提供培训、联谊、交友、家庭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等服务,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符合杨浦发展、服务杨浦妇女的新路。

  以需求打造特色化、品牌化服务

  “多亏了‘关爱飞来凤、温暖一家心’项目开展的‘职业培训计划’,让我拿到了家政服务、中式点心师培训、烹饪初级培训以及保育员初级培训证书,轻松进了一家幼儿园担任营养师的工作。”作为上海市杨浦区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开展的“职业培训计划”受益人,外来媳何士翠说这话的时候,满脸笑容,不停地说谢谢。

  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路街道妇联主席刘伟告诉记者,街道妇联对社区进行了调研走访,了解到社区约741户外来媳家庭,且这些外来媳妇及家庭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就业与生活存在困难、家庭内部矛盾和纠纷多、心理压力大、焦虑情绪严重、子女就学困难、无法融入本地社区、家庭暴力等问题与困扰的情况后,委托上海杨浦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以外来媳需求为导向设计和开发出 “关爱飞来凤、温暖一家心”的公益项目。

  与此同时,杨浦区其他社区中心也依据需求导向,充分调查家庭需求,并联手专业机构,设计了项目方案。在经过第三方评审后,最终包括定海路社区中心在内的8个社区中心9个项目通过了评审,5家社会组织提供服务,项目覆盖了家庭文明指导、家庭健康培育、弱势群体关怀等家庭成长各大服务板块,完成了“媛动力——女性·家庭成长”公共服务项目的功能布局。

  如今,定海路社区“关爱飞来凤、温暖一家心”项目不仅为 “飞来凤”姐妹俱乐部成员提供技能培训、心理干预、健康辅导的专业化资源,还动员上海理工大学萤火虫志愿者团队和新东方培训中心,面向部分外来媳家庭困难子女提供义务补课,提高“飞来凤”姐妹俱乐部的自运转能力。

  专业力量强化妇联服务功能

  在“媛动力”项目运作中,以需求为导向、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社工理念和个案、小组、社区等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使妇联工作更具特色,实现了妇女工作理念的拓展和社区资源的整合。

  比如,江浦路社区“新江浦人家园”、平凉路社区“寻找媛动力,发现未知的幸福”等项目充分应用“家庭增能”和“正面成长”等社会工作理念,开展访谈、个案、培训、小组、社区等专业社工服务,建立服务对象资料库,细化服务,满足外来、单亲等特殊家庭成长需求;

  五角场社区“缘聚五角场”项目应用“自我决定理论”,从五区女性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出发,提升其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和拥有幸福的“三项能力”;

  殷行社区“惠心关爱”等女性健康服务项目则应用“心理意向”方法,开展“每天抱一抱”“一直快乐”等特色活动,将家庭正能量植入患者内心。“四叶草的春天”项目采取“赋权增能”专业方法,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引导来沪青少年认识自我、提升能力、快乐成长,并与环境产生良性互动,从而促进社区的融合与发展;

  控江路街道“智慧家庭、美好生活”项目以通过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提供培训、社区、沙盘等专业社工服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提升儿童综合素质,提升社区家庭心理健康水平。

  长白“长爱之家”是服务“两病”重症妇女群体,黄玉珍就是其中一员,她在参与“长爱之家”社区女性关爱项目之前,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备受煎熬,甚至严重影响了家庭关系。在参与了“长爱之家”关爱女性项目后,不仅得到了资金上的帮扶和生活上的关心,疾病治疗上的专业性指导,更得到了心理上的辅导和舒缓,收获了朋友的友情和关爱,使她走出了心理阴影,更使她走出了家庭,融入了社区。

  她动情地说:“是‘长爱之家’使我走出了疾病和心理阴影,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体会到了生活的绚丽色彩,我要将感受的爱回馈给社区!”

  在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路街道妇联主席刘伟看来,“‘社会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弥补了妇联人少、钱少和专业不足的缺憾,扩大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盘活一批社会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在操作过程中,杨浦区妇联以“媛动力”项目为平台和载体,引导社会参与,同专业机构保持“分工有协作、放手不脱手”的紧密联系的同时,也盘活了一批社会组织,很好地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

  据调查,杨浦区专门从事家庭建设类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非常有限,且普遍缺乏项目经验。此次负责运作8个社区中心的9个项目的5家社会组织中,只有1家有过类似公共服务项目的运作经验。

  通过一年的项目实践,各社会组织项目运作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包括在项目设计时对目标群体的聚焦能力、目标群体需求的把握能力、项目活动的设计能力;在项目运作中对服务所需资源的整合能力、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项目经费的掌控能力;在项目结项时,对项目受益人群的满意度评估调研能力、对项目的总结能力等。

  同样欣喜的是,通过项目运作,相关的一批社区载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壮大,比如姐妹情俱乐部、缘聚五角场俱乐部、家长沙龙、军嫂俱乐部等一系列“草根”载体,结合论坛、微博、QQ群、微信群等一系列网络手段,成为项目目标群体的重要互动、互助平台,在项目运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基础性作用。

  众所周知,聚合社会资本是枢纽型组织的重要职能,“媛动力”项目实践不仅提升了“家中心”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聚合引领作用,也强化了妇联作为枢纽型组织的集约服务能力,为杨浦区社会管理创新积累了人力资本。

  “媛动力——女性·家庭成长”项目开展一年来,效果显著,据调研显示,2012年度9个项目平均满意度为83%。

  社会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妇女的呼声。杨浦区妇联通过“媛动力”公共服务项目不仅提升了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也强化了妇联桥梁纽带、集约服务和聚合引领作用。(徐慧玲 丁秀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