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131期文字稿】50项“职工创造”添彩矿井
王建
5月3日,兖矿集团东滩矿召开的“学习先进典型、苦练内功绝活、树立名优品牌”表彰会上,喜添“李健便携式千斤顶替代手拉葫芦起吊皮带更换托辊操作法”。据该矿工会主席邢传忠介绍,这是东滩矿第50项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成果。
邢传忠告诉笔者,今年28岁的李健是该矿综采工区职工,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积极投身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革新、生产工艺优化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实践,近两年完成设备技术革新和生产工艺优化20多项,被誉为改革“智多星”。
井下综采工作面皮带托辊损坏,过去都是使用手拉葫芦将皮带吊起更换托辊,葫芦固定生根且与皮带联接固定困难,有时需要在顶板上打注起吊锚杆,需要3人联合作业,工作效率较低且存在安全隐患。李健经过现场反复观察、研究和试验,提出并采用便携式千斤顶通过专用铁板从底部将皮带顶起至合适高度,然后更换皮带托辊的操作方法。这一方法是,提前在千斤顶侧部加工扁铁“U”型板,使用螺栓将千斤顶固定在皮带架边梁上,在千斤顶顶部焊接10mm厚、形状与皮带凹度向适应的铁板,通过升降千斤顶升降铁板调整皮带高度、腾出施工空间来更换托辊,施工简单易行、省时省力、便于观察和高度控制,2人甚至1人即可顺利完成工作,工效提高3倍以上,安全保障系数更加可靠,皮带检修效率、皮带维修质量和开机率明显提高,有效解决了运输顺槽皮带托辊损坏更换难度大、不安全因素多的难题,具有极大的实效性和推广价值。该矿工会将其命名为“李健便携式千斤顶替代手拉葫芦起吊皮带更换托辊操作法”,并将其事迹写入“学、练、树”活动成果汇编。
据了解,该矿已进入“三次创业”阶段,面对矿井快速发展对职工整体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出现了设备更新换代,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推广运用与职工素质偏低的矛盾。2005年9月,该矿“学、练、树”活动将激励、培育职工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打造矿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两年一次对职工自行研发的技术革新成果以主要贡献者姓名命名,给予重奖,引导广大职工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的重点和难点想办法、出主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持续激发职工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
“周宝龙带式输送机软启动器开关与节能耦合器联合联合软启动”、“ 刘峰胶带输送机采取变频调速启动装置”、“‘虎子’工作面调采法”……基层区队普通成果被冠以响亮的“专利品牌”, 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全矿近万名职工“把难题变成课题,把创新当成追求”的“抱团创新”,而且变一人之长为众人之技,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今年以来,该矿职工参与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项目,有41项次成果申报兖矿集团公司及山东省科技步奖;5个项目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个项目列入兖矿集团公司2013年度科技创新计划。矿井荣获煤业公司科技管理先进单位一等奖、计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煤炭工业信息化先进单位,被省质量认证中心授予测量管理体系运行先进单位。
笔者感言:创新不都是“高精尖”,东滩矿综采工区职工李健用生动的实践证明,大量的小改小革对于企业效益的提升会发生很大的作用。
小改小革存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于每个岗位。东滩矿50项以职工名字命名技术创新成果的做法,是对职工主体地位的尊重,是对职工创新精神的充分肯定,是激发其参与矿井建设热情的有力之举。
不能创新的人工作做不到最佳。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经济制度下的这个重要命题,东滩矿的“职工创造”值得我们尊重和效仿。创新不仅仅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事情,创新是全员性的。凡是有利于推动企业进步、发展的探索和尝试,都应鼓励支持、大胆实践。对于新鲜经验,要认真总结推广,加强示范引导,才能不断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