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40|回复: 0

南京发布居民疾病死亡谱 脑血管病、肺癌最致命

发表于 2013-5-8 10:45: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昨天,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2012年南京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简析”,脑血管病、肺癌依然占据一二把交椅,成为最“恐怖”的死亡杀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糖尿病首次进入前十,成为十大死亡病种家族新成员。专家表示,糖尿病进入前十大死因,警示意义强烈,尤其是空腹血糖在7-10的“中间人群”更应引起重视。


  南京市2012年


  单病种前十位死因


  1脑血管病
  2肺癌
  3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4胃癌
  5其他冠心病
  6急性心肌梗死
  7肝癌
  8食管癌
  9其他心脏病
  10.糖尿病


A


  死亡谱:十大“杀手”,个个致命


  根据统计,去年,在南京前十位死因中,首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在这一系统性疾病中,仅脑梗、中风等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占据了“半壁江山”。第二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全部死亡的几乎1/3,比去年同期上升7.07%。恶性肿瘤死亡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分别占肿瘤死亡的22.48%、21.79%和10.78%。第三位死因是呼吸系统疾病,比去年同期上升32.28%,其中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61.08%。


  具体到单个疾病死亡谱,这一简报排出了十大杀手,根据死亡人数排名分别为:脑血管病、肺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胃癌、其他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肝癌、食管癌、其他心脏病、糖尿病。十大杀手中,肿瘤占据了4席,心脑血管病占据了4席,地位无可撼动。


  死亡原因:慢性病是主要原因


  综观统计,记者发现,2012年,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仍是影响南京市居民健康的前三位死因,其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85.21%。


  负责统计的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科陈旭鹏说,这些疾病,也是老百姓俗称的慢性病,加上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后,占到了90%。也就是说,慢性病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这就提醒市民,平时要加强对慢性病的防治,除了饮食上要科学,还要做到定期体检,有病早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死亡时间:1月最多,6月最少


  此外,统计还发现,春冬季节,南京死亡人数要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其中1月份死亡人数最多,达到4128人,占全年死亡构成的10.4%。随后死亡人数逐月呈下降趋势,6月份死亡人数最少,有2814人,仅占全年总死亡数的7.1%。随后死亡数呈上升趋势。


  专家分析,南京1月份为全年最冷的时节,是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全年最高峰,这与脑血病排名南京第一杀手不谋而合。因此,1月份成为死亡人数最多的月份,其奥秘可能就在于这里。


  死亡地点:7成市民家中去世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医院并非想象中死亡的第一大场所。2012年的统计发现,70.3%的人是家中去世的,在医院病房死亡的只有23.4%,急诊室死亡占总死亡数的2.8%。另外,发生在养老机构死亡的占总死亡的0.1%,送到医院已死亡者占总死亡的0.8%。


  “中国人有叶落归根的传统,因此才有了7成人家中去世的统计数字。”陈旭鹏分析说,这些在家中去世的人中,很多人是感觉快不行了,要求从医院回家,满足老人心愿,这也是国人一个独特的现象。


  B


  糖尿病首次进入南京十大死亡病种


  引人关注的是,在十大杀手中,今年出现了一个新面孔——糖尿病。对比往年统计数据,记者发现,这是糖尿病第一次现身南京十大死亡病种。


  统计显示,在十大系统疾病死亡排序中,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排第五,比去年同期增加23.23%,而其中96.07%是糖尿病引起的死亡,足见糖尿病来势汹汹。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在这一疾病上,女性死亡率远高于男性,占到其中的57.80%。


  对此,陈旭鹏表示,尽管现在糖尿病依然处在发病高峰,还未进入死亡高峰,但这一苗头已经显现了糖尿病进入前十,要引起市民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很多疾病死亡的背后有糖尿病的“影子”


  “在很多人印象里,糖尿病是慢性病,出现烂腿、脑梗甚至死亡是很多年后的事情,实际上,糖尿病并不慢,很多死亡疾病的背后都能看到糖尿病的影子。”南京四五四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王爱萍告诉记者,糖尿病看似是一种慢性病,实际上它并不慢,如果血糖控制不好,5年内有60%的并发症会出现。而一旦出现并发症,就向死亡迈进了一大步,包括急性的并发症和慢性的并发症。


  王爱萍介绍,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是心脑血管的并发症,包括心梗、脑梗、急性心肌梗死、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中毒等等。据不完全统计,血透病人中,至少有1/3是糖尿病引起的尿毒症;另外,糖尿病人最终有不少于25%的病人会伴有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消化道肿瘤如结肠癌、胰腺癌、肝癌等等。


  “可以说,糖尿病已成为其他疾病的基础病,很多疾病死亡的幕后杀手其实是糖尿病,这一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王爱萍说。


警惕,1/4市民的血糖异常


  “那么,糖尿病的发病程度已经高到什么程度了?据2012年最新统计显示,大于20岁的成年人中糖尿病发病率为10%,也就是说10个人中有1个是糖尿病人。”王爱萍说,更可怕的是,除此之外,还有1.5个是处于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中间,也就是“糖耐量异常”的人,这部分人随时会成为糖尿病人。换句话说,100个人中有25个人血糖不正常,比例达到了惊人的4比1。


  王爱萍介绍,正常人血糖空腹应≤5.6,餐后<7.8,糖尿病人的血糖是空腹≥7.0,餐后≥11.1。如果你的血糖介于两者之间,就是糖耐量异常的人群。对于这部分异常人群,通过控制饮食,控制体重,会有50%的人可能恢复正常,变成血糖正常的人,但还有一半的人就此变成了糖尿病病人。


  空腹血糖在7-10的病人尤其要当心


  由于身体没有明显异常,这部分“中间人群”很少会关注血糖,而惨痛恰恰就发生在身边。王爱萍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今年4月27日,一位空腹血糖一直在8.5-9的60岁病人首次来就诊,并预约5月1日来检查。当天,王爱萍在门诊上并未等到这位病人,她也很纳闷,血糖如此高,还在拖延什么呢?不料,“5月3日,我就接到了一个电话,熟人跟我说,王主任,某某某来不了了,28日那天突发急性心梗去世了。”王爱萍说,她一听这话,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惋惜。


  “虽然他是心梗去世的,但糖尿病在里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王爱萍提醒说,临床上,空腹血糖在7-10的病人,由于没有症状,很多人不在乎,而危险却隐藏其中,谁也不知道哪天会突然暴发。她呼吁,这部分“中间人群”要尽快就医,通过调整能回到正常值的自然皆大欢喜,不能回到正常值的,也要控制病情,预防突发疾病。


  上午血糖最高,早餐不应“吃饱”应“吃好”


  王爱萍告诉记者,现在不少人早上吃得太多实际对身体不好。她解释说,人体的血糖是波动的,其中早晨6点血糖开始上升,到上午九十点达到高峰,如果早饭吃得太多,会加重胰腺负担,久而久之导致胰岛素抵抗,尤其是对血糖不正常的人和糖尿病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因此,王爱萍提醒市民,一日三餐应该遵循“早餐吃得好(而不是饱),中午吃得饱或好,晚上吃得少”。


  C


  改变饮食习惯刻不容缓


  防心脑血管病:少吃盐、戒烟酒


  如何应对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两大远远超出其他疾病的杀手,昨天,记者连线了南京几家大医院的相关专家,为市民支招防范技巧,专家一致认为,远离吸烟,改变生活方式刻不容缓。


  南京市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赵杨博士介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已成为威胁生命的第一杀手。但遗憾的是,许多脑血管患者对预防的知识缺乏,一些市民虽然知道,但从不加以防范,更多的人则依赖于药物的作用。


  专家介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


  防肿瘤:少抽烟、多运动、心态平和


  南京市某医院肿瘤中心专家指出,癌细胞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正常的细胞需经十年以上或数十年的刺激才可能转化成癌细胞,因此癌症的潜伏期长达十年以上,这期间如果改善致癌诱因,如从饮食习惯、生活作息及压力上着手改善,癌细胞的形成随时可以停止。


  由于吸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以及久坐少动、生活压力大均可诱发肿瘤,为此,专家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刻不容缓,少一点荤多一点素,能走路不坐车,坚持适度规律的运动,远离香烟、辐射,保持心情舒畅才是防癌之道。


  通讯员丁昊记者戚在兵


  -相关新闻


  南京人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


  2012年,南京市户籍人口为636万,其中出生数6.5万,死亡数3.9万。南京市2012年人均预期寿命为80.26岁,男性为78.30岁,女性为82.35岁。而去年这一数字为:人均预期寿命为79.31岁,男性为77.19岁,女性为81.58岁。
来源:新华报业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