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22|回复: 1

[时事要闻] 【新闻广角】“老人”照顾更老的人

发表于 2013-5-12 13:25: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边是护理员“老龄化”加剧,一边是养老院招工难留人难,这就是天津养老机构面临的尴尬现状——
  【新闻广角】“老人”照顾更老的人
  
  截至2012年底,天津市老年人口数量已接近200万,养老再次成为严峻的社会话题。随着独生子女走向社会、“空巢老人”加剧等因素,社会养老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但与此成反比的是,不少养老机构专职养老护理员紧缺,即便是现有的养老护理员队伍中,逐渐迈入老年的“4050”人员也为数不少,养老院不得不面临“老人”照顾老人的尴尬。
  养老机构招工难、留人难原因何在?应对护理员队伍老龄化的出路何在?本报记者在天津市的几家养老机构进行了调查。
  养老院护理员“老龄化”加剧
  今年59岁的韩玉花是天津鹤童学府老人院的一位护理员,从1995年老人院成立那一年开始她就来到这里。韩玉花回忆说:“那时候下岗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任何一个工作机会对我来说都非常宝贵。这一干就是18年。”
  “做护理员这一行,确实非常累。最多的时候,我一个人要同时看护10多个老人,基本上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每天要给老人们端屎端尿,有的老人便秘,甚至需要我们用手去抠。还有的老人被病痛折磨,脾气不好,动不动就骂人打人,这些我们都必须默默承受。”韩玉花说,虽然自己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但一直没有离开工作岗位,因为院里缺人手。
  清晨4点起床,给老人们翻身;5点多钟,开始为陆续醒来的老人洗漱;7点多钟,喂老人们吃早餐,早餐过后陪老人到院子里活动……天津龙福宫养老院护理员于阿姨一天的工作就是这样开始的。在于阿姨工作的这家民营养老院里,共住着近60位老人。于阿姨和另外一名护理员负责照顾四楼的22位老人。有些老人病重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员的全天护理。“工作一天除了吃饭,我们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晚上值班时,两个人就轮流睡,一般也就睡四五个小时。遇到老人有事,被铃声叫醒也是很平常的事。”于阿姨说。
  于阿姨今年60岁,“我们院的护理员基本上都是年纪偏大的人,40多岁就已经算年轻人了。现在愿意做这行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都去当保姆、月嫂,挣得多还轻松。养老院这些年一直缺人手,很多人干不了几天就走了。至于年轻人,就更别指望他们——现在的孩子一般不愿意吃这个苦。”于阿姨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很希望有爱心的年轻人能加入到养老服务行业中来,“我们这些护理员年纪越来越大了,不光身体跟不上,护理知识也跟不上。有时遇到重症老人或是突发疾病的状况,我们确实应付不了。要是有专长的年轻人愿意来,我也愿意多带带他们,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入住率超过90%的民营养老机构鹤童养老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护工难招同样是他们这家民办养老院面临的难题。“拿我们养老院来说,目前的护工年龄大部分在50岁以上,年纪最大的55岁了。”这位负责人表示,每月1500元左右的工资,对护理员这个又脏又累的职业来说吸引力明显不够,他期待着相关部门能为提高护理员收入“买一部分单”,“如果每月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护理员也许就好招了”。
  在一家养老院,记者遇到一位前来应聘护理员的中年女子。养老院经理向她介绍护理员的工作:“每个护理员负责4个房间,每个房间有两到三名老人。除了最基本的打扫卫生之外,护理员主要负责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包括替老人洗衣服,送饭甚至喂饭、喂药,帮助老人洗漱穿衣、大小便和洗澡等。新来的人收入在一千三四左右,如果干得好,3个月后以后可以拿到一千五六……”看得出,养老院经理极力想留住这位应聘者,但中年女子在大部分时间里一言不发。
  记者采访的天津市鹤寿养老院共有工作人员40人,除管理、餐饮、后勤人员外,剩下的23名护理员平均年龄约为50岁。这些年逾半百的护理员,需要承担起照顾全院105位平均年龄85岁老人们日常生活的重任。“我们这里常有医学院和护校的学生利用假期来献爱心,做短期义工。但一问到有谁愿意留下来长期工作,基本上所有人都摇头。”鹤寿养老院院长张美萍对此表现得很无奈。
  在记者采访的多家养老院中,几乎每家养老院门前都贴着招聘服务人员的告示。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天津市在岗的专职养老护理员还不到5000人,按照天津市老年人口计算,这个专业的人才缺口达5000人至6000人。
  收入低、保险待遇缺乏是主因
  根据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计数据,天津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在2011年已达到3520元。而该市养老行业护理人员月薪资水平在1000元~2000元左右,与全市职工月收入有着近一半的差距。相比之下,医院护工、家政服务员月薪在3000元~5000元左右,月嫂更是动辄七八千元甚至达到上万元。
  除了微薄的月收入,保险待遇的缺乏也让许多人在养老护理员这份工作面前踌躇止步。据记者了解,目前天津市许多养老机构,尤其是民营养老机构,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五险一金或者三险一金的并不多。采访中,护理员小孟直言:“我家里没什么负担,所以钱少点也无所谓,够我吃喝就行。要不是院里想办法给我上了保险,我可能也没法像现在这样安心干下去。”没有保险,就难以为护理人员的未来生活提供必要保障,这也是许多年轻人不愿来养老院求职的一大因素。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天津市养老护理人员多为下岗或退休的企业职工,他们已在原单位享受了保险待遇,因此才会在养老机构无法提供保险的情况下愿意留任。
  虽然这些“4050”护理人员在照顾老人方面经验丰富,有较强的奉献精神,但养老护理工作的高强度负荷,对他们的体力、精力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养老院的老人们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起居、吃药、理疗都需要护理人员的照料。从这方面来说,养老院的功能与医院的住院部极为相似。”鹤寿养老院的张美萍院长介绍,养老护理员除了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还要关心老人的心理健康,陪他们聊天解闷,甚至为重病卧床的老人导尿、擦洗身体。
  鹤寿养老院护理长张德霜对记者说:“我们的护理员大多都是上24个小时,歇24个小时,不分节假日,更别提周末了,而且越是年节我们越忙。当班的时候,平均一个人要负责照顾七八个老人,那可真是没有闲着的时候。”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步入老年或“准老年”的护理员们也会因体力不足或疾病等原因不能继续工作。
  而在工资及社保待遇方面,养老机构也有自己的难处。公办养老机构面向社会招聘的养老护理员不在编制内,这部分支出需要自筹。公办养老机构强调公益性,收费不高,提高招聘人员工资待遇有一定难度。而民办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待遇与机构的收益挂钩。
  采访中,多位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工作太累、报酬太少、地位太低,是老年护理行业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这个行业平均工资只有1000多元,在同等劳动强度下属于低水平。”一位养老机构负责人分析说,现在护理员除了城市下岗的“4050”人员外,多数都是四五十岁的农村人口,而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宁愿去做其他事,也不愿做又脏又累工资又低的护理工作。
  应加快探索养老新模式
  “随着天津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了大问题。但目前公办养老院普遍难进,要排号进入,有的甚至要等两三年。而民办养老院又面临吃不饱的问题。”天津市人大代表高绍林直言目前养老院的发展现状。他认为,解决养老问题不能只依靠养老院,还应加快探索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新模式。
  “推动家庭的社会化养老,护工人才的培训是关键。”高绍林曾做过调查,目前,护工市场需求巨大,一个经验丰富的家庭养老护工每月收入可达3000元。“如果将部分失业的妇女组织起来,进行系统培训,在促进就业、提高自身收入的同时,不失为缓解目前养老难题的有效策略。”高绍林建议说。
  事实上,养老护理行业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护理员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卫生基础知识技能,同时需要具备礼仪、心理、家庭等相关知识。目前,我国养老护理行业很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部分护理员几乎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缺乏养老护理基本常识,只能应付一般的生活照料和简单服务,难以应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老人的需求。目前养老护理员的人员组成,主要为企业下岗、退休职工和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中大多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脱离了学习,实际文化水平仅相当于小学水平,文化基础较差。即使有关部门和单位举办过多次培训班,愿意参加者也很少。
  这种全行业人员整体素质的低下,反过来加深了社会对于养老护理员职业的误解,更加大了改善社会认可度低这一现状的难度,使得很少有具备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养老护理员的行列中来。据天津市鹤童老人护理职业培训学校介绍,他们曾接受甘肃定西市卫生学校送来的39名培训生进行为期12天的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最后只有5名学生愿意到养老机构工作,仅占培训人员总数的12.8%。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养老机构在运营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产生纠纷后如何处理。这些纠纷大多涉及赔偿问题,如老人摔伤、走失等涉及人身伤害的事情,养老机构脱不了干系,但如何解决却无法可依。一家养老院的负责人表示,养老机构要么是国家组建的福利性质的非营利机构,要么就是民营的微利机构,这些机构运营起来资金问题本就困难,如果再遇到一个大的诉讼赔偿,一个普通的民办养老机构可能会面临破产。很多意欲投资养老产业的投资者大多因此而退缩。
  一位业内人士称,养老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政府需要在制度、法规、政策诸方面给予有力的引导和推动,加快建立以救助型、福利型和市场型为主体的机构养老体系。其中,救助型养老机构主要解决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群,如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等群体的基本养老问题;福利型养老机构,主要为那些既不是救助型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也无力支付市场型养老机构服务费用的普通老年群体提供服务,可采取个人、社会和政府三方承担的方式进行;市场型养老机构,则主要满足有较高支付能力群体的养老需求,这是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向,政府应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在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来源:《工人日报》】
  
上海高东福利院,一位年纪较大的护理员正在为百岁老人擦洗身体。 徐网林 摄.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1 11:34:1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