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共和国医药长子”华北制药是中国 "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结束了中国青霉素、链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建成六十年来,主要产品由5个增加到目前的各种类别的700多个品种,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09年冀中能源重组华北制药,正加速推进华北制药大变革、大发展, 11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华胜公司是华北制药一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链霉素生产厂,传承"人类健康至上,质量永远第一"的品质文化,以国家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为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自2006年公司的产品两性霉素B1, 双氢链霉素和硫酸链霉素 等多个品种通过美国FDA认证,欧盟OS认证,2012年7月再次顺利通过WHO检查,实现了与国际质量标准的接轨。
华胜公司制造一部发酵二组拥有成员16名,主要负责公司6个品种的发酵生产及新产品的发酵试验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将筛选的优良抗生素菌种在无菌条件下逐级扩大培养,通过科学的工艺调控,使菌种较高水平产生抗生素的工作。每个发酵罐的菌种培养就像是我们16个姐妹的孩子,我们精心培养,细心呵护。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人类健康之上,质量永远第一”的质量信念,依据新版GMP国家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为标准,改进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围绕“以创新的思维去思考,以变应变的态度去探索,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去发展”的班组理念,始终以生产考核指标作为班组管理的誓夺目标,抓实基础管理,不断思索技术创新,思索管理创新,逐步提高了班组职业技能和管理水平。通过技术创新,稳步提高发酵单位的同时降低了生产能耗,为公司产品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我们依据生产考核指标,遵循PDCA循环展开工作部署,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 人 职业素养
工作态度
班组管理 2. 物 生产现场
工作方法
3. 安全 工作习惯
安全保障
一、 创新人员管理 提高班组战斗力
优质的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就是操作者。强调基础管理的长效效应下,难免会使人产生“被管理、被要求”的抵触心理,导致产生惰性工作状态。“职适其能,人尽其才”,给予一个展示平台,激发大家工作的热情,探寻班组发展的动力源泉。
1. 实行班长轮换制,为组员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每个人在角色的转换过程中体验不同的工作思维,提高了主动剖析、全位思考、持续改进的工作能力,同时在体验中得到自身价值体现的满足;
2. 实行班长轮换制的过程中,试行“以新带新”,结果发现较“以老带新”新人掌握技术速度更快,“小师傅”在带徒过程中自觉得有一种技术匮乏的紧迫感,有一种追求自身能力提高的饥渴感,她会想得更多,做得更细,同时运用岗位相关理论书籍解答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导徒方式,增强了班组的学习氛围,提高了班组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小师徒”在快乐中学习,进步中得到快乐。
3. 班组团结和谐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运行轮班制中,增进了大家彼此了解和学习,不仅操作技能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大家多了一些纯粹和简单,少了一些世故与猜疑,多了一些豁达和洒脱,少了一些埋怨与指责,大家以“师傅”的角度思考,以“姐妹”的立场看人,能够更宽容的处事,感受工作中的快乐。发扬“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积极心态,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在班长轮换制与轮班制中,大家从角色的转换过程中转变工作思维,从压力中点燃了学习的动力,从交流中得到了相互理解和尊重,从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学习提高
二. 加强制度管理 更新管理方法
优质的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质量的制造者是一线操作者,很大程度上质量意识是指导操作者的行为规范。
1. 加强管理的力度
我们班组原实行的考核制度对操作量和操作质量同时考核,相对的对其中一项的奖罚力度就很低,容易使人产生“ 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消极态度,于是大组取消操作量考核项,加大操作质量考核力度,强调质量意识,强化工艺监控,激励大家精心操作,由“干的多”向“干得好”转变。
2. 运用管理的手段
每季度以“班”为单位绘制工作质量拉绳图,以理想值“0”做坐标轴,曲线曲度表示差错率,大家直观地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看到“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认识到只有精心操作和团结协作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看到差距、找到了不足,为我们指导努力的方向。
3. 优化管理的方法
在异常统计中发现,发酵液位异常占异常比率的20﹪,通过大家的分析与建议,确立了增加微机监控项目,通过对微机的参数控制,及时控制异常情况发生。方案实施后的跟踪调查,确认此方案设计严谨有效,达到提高班组整体操作水平的目的,至2012年9月保持班组操作误差为“0”。
三. 拓宽培训思路 提高操作水平
生产培训是班组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班组操作技能提高的重要手段,培训的重点不仅仅要求全面,更重要的是“深入人心”。
1. 班组负责公司6个品种的发酵生产及新品种的发酵试验工作,由于各品种工艺控制参数不同,组员容易出现控制混淆的低级错误。为了确保多品种生产的控制精确,减少操作误差,每次都在生产前以试卷或提问方式进行强化培训并将结果记录归档,对于容易出现混淆的地方给予特别的提示,让操作者加深记忆。
2. 结合新人的操作基础,制定个人分阶段培训计划,并通过模拟现场异常状态,加深对标准化操作的记忆,至2012年9月各品种的工艺控制均在工艺控制范围。
3. 为了加强“水系统切换”培训效果,强调“眼见”的力量:岗位的管路、生产状态标识用“一望而知”颜色和言简易懂的符号来区别和显示,并将“循环水系统切换法”提炼总结为12字操作法,便于操作者记忆,减少操作误差和操作时间,确保生产安全稳定。
四、 科技创新 推进质量改进
在进行优选开发新产品试验的同时,QC小组活动坚持不懈的进行,在生产中通过微机绘制的菌种生长指标图等技术统计报表掌握生产状态,能迅速发现异常及时解决,不断探索工艺控制新举措,稳步提高产品的质量。
1. 一产品通过细化工艺控制,大大降低了这一品种发酵液中单杂质的含量,使得产品质量达到欧洲高端客户要求,产品质量合格率100%,发酵水平及产品质量均在同行业中保持较高水平。
2. 针对一品种液位较难控制的难题,进行了消沫剂实验,解决了液位高的难题,并提高考核指标7.935%。
3.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不断摸索优化工艺参数,优化一产品原材料使用,提高发酵单位38%。
4. 通过科学试验,取样管消毒时间严格控制在30—40分钟,取生化样时采用消毒液浸泡,月节约蒸汽支出12余万元,并将节能措施纳入标准化操作。
5. 通过优化一产品原材料使用,单批发酵成本降低约一万余元,制造成本同比下降12%,一季度节约能耗约40余万元。
五、 巾帼不让须眉,展示班组风采
曾获省、市级青年文明号
2项QC成果获得河北省质量管理优秀成果奖
3项QC成果获全国质量管理优秀成果奖(其中一项获国际质量管理优秀成果奖)
2009年获得集团先进文明班组
2010、2011、2012连续三年获得集团巾帼建功示范岗
2011年QC成果获集团科技进步四等奖
2012年6月评为河北省质量信得过班组
2012年10月评为河北省双百优班组
2012年获得”石家庄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2012年获得集团”创新工作室”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