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64|回复: 0

坚韧顽强,精诚团结,甘于奉献,奋勇向前的惯性产品研制团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

发表于 2013-5-14 14:12: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惯性敏感器研制组主要承担惯性敏感器(陀螺、加速度计、惯性测量单元)产品的设计、研发以及关键技术攻关任务,多年以来承担了绝大多数航天器惯性敏感器的研制任务。

  班组成员8人,其中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4人;博士1人,硕士7人,平均年龄33岁。
团队.jpg

  班组建设理念:放眼未来 集智攻关 建设创新型班组
         广泛交流 厚积薄发 打造学习型班组
         严慎细实 实事求是 贯彻质量型班组
         张弛有度 劳逸结合 促进和谐型班组


  班组研制的三浮高精度陀螺突破了长寿命、高精度技术瓶颈,在卫星上实现了对俄罗斯产品的替代,扭转了长寿命高精度惯性姿态敏感器完全倚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陀螺1.jpg

陀螺2.jpg

陀螺3.jpg

  自2011年随某型号卫星发射,实现国产三浮陀螺首次在轨应用,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班组开展了小型化、模块化新一代惯性姿态敏感器的研制工作,完成了惯性姿态敏感器的更新换代。提高了产品精度,拓展了产品的应用领域。
小型化1.jpg

小型化2.jpg

  目前,该类型产品已完成正样产品研制,将在多种卫星平台的各型号上获得产泛应用。


  针对国家某重大专项卫星平台应用需求,开展大量程、高精度三浮陀螺及甚高精度惯性姿态敏感器产品攻关。目前已突破了双刻度因子V/F转换等关键技术,完成原理样机研制。
高分辨率.jpg

  满足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姿态控制的应用需求,为卫星超高精度姿态控制奠定基础,巩固502所在高精度惯敏领域的优势地位。
IMU.jpg

  惯性测量单元(IMU)解决了加计抗力学较差的问题、陀螺和加计热耦合及电磁兼容等难题,通过了鉴定级力学试验。
IMU’.jpg

  首次将陀螺、加计集成为IMU产品,可满足空间型号的需求。填补了502所产品空白。
   竞争力1.jpg

  开展新技术研究,为未来型号需求做技术储备,提升502所在航天惯性敏感器领域内的竞争力。
竞争力2.jpg

   竞争力3.jpg

   荣誉.jpg

  与一室就某重点型号IMU开展数据判读交流,提出统一的分系统和单机测试方法和数据判读标准,实现单机数据在分系统判读的连续性,拓展了一致性比对的范围。
学术交流.jpg

  班组设立图书角,备有工具书与专业书籍供班组成员学习
图书角.jpg

  定期技术交流:定期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交流内容包括学习心得、工作中技术问题等。
技术交流.jpg

  每周召开质量分析会,建立质量问题库并定期更新,强化质量意识,将质量控制理念贯穿产品研制的全过程。
三再工作.jpg

  针对产品的特点,开展了关键组件寿命试验等验证工作,对产品可靠性进行充分验证;深入开展“三再”工作,对产品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及验证。2011年,获502所“质量安全十佳团队”。


  所获荣誉:
  2011年,502所“型号成功,党员先行”目标承诺活动先进党员团体
  2011年,502所“质量安全十佳团队”
  2011年,“五〇二所科技创新专项奖”三等奖
  2011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十一五”技术创新奖
  2011年,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1年度,班组及成员共获得部级奖励1项,院级奖励1项,所级奖励3项。


  班组完成产品国产化替代及升级换代工作。打破长寿命、高精度惯性姿态敏感器完全倚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新技术预研全面开展,提升502所在航天惯性敏感器领域的竞争力

  打造一支精干的航天产品研制队伍,形成专业合理、分工合作、有志于祖国航天事业的技术团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