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张龙十几年磨一剑,刻苦钻研技术,从印刷学徒工成长为高级技师、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刚来深圳打工的时候,我始终记着老人说的话‘有一技之长的人不会饿肚子’,所以坚持要找一份能学技术的工作。没想到接触印刷技术后,我迷上了它,因为每张图片都有可塑性。看着自己亲手印出来的图片赏心悦目,很有成就感。”张龙这样告诉记者。
张龙十几年磨一剑,刻苦钻研技术,从印刷学徒工成长为高级技师、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国家一类一级赛事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冠军,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
舍“高薪”拿800元月薪学徒
张龙1996年从老家四川资中县高中毕业后来深圳打工,那年他22岁。他说:“当时我哥哥在深圳一个高尔夫球场当保安,他告诉我工作环境不错,有时候还可以兼做球童拿小费,一个月下来至少能挣2000多元,他推荐我到这家高尔夫球场当保安。”2000多元的月薪,在当时非常具有吸引力,但张龙始终记着老人说的话:“有一技之长的人不会饿肚子。”他说:“我就想找个能学技术的活。”
张龙有个老乡当时在利丰雅高印刷(深圳)有限公司工作,已经当上了副机长。他告诉张龙,公司用的都是进口印刷设备,操作印刷设备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很有发展前景。于是,张龙打定主意进印刷厂学技术。他说:“等了一个月,终于等到印刷部门招人。我是一个新人,被聘为学徒工,每天要工作、学习12个小时,月薪800元。”
在利丰雅高公司工作两年后,1998年底,张龙应聘到深圳大公印刷有限公司。他说:“我以前做的是书籍印刷,到深圳大公印刷公司后,转型做报纸印刷,我经历了半年的技术转型期。”自此,张龙一头扎进了报纸印刷技术领域,越钻越深,技术越来越精。
做“有心人”破格提为技师
2001年底,张龙跳槽到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工作。他说:“当时一起入职的有30多人,大部分是印刷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像我这样的劳务工很少。”3个月后,经过理论考核、实操考核、答辩,30多名新员工中有3人提前从试用期转正,张龙就是其中1个。
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一直注重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鼓励员工学技能、考资格证、参加技能竞赛。2004年张龙考取印刷职业的初级工;2006年考取初级工;2010年,由于在全省、全国的技能大赛获奖,他被破格提拔为技师,2012年获得高级技师资格。如今他已经是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印务部的印刷机长。
“印刷设备在大型设备中,其精密程度可以说是排在靠前的,有时候可能很小的故障,摸不到门道就排除不了,就会导致机器开不起来。”张龙说,要想技术精,就要做“有心人”,多动脑、多学习。他说:“我注重仔细观察老师傅、在技术方面有特长的人怎么做。以前做学徒的时候,老师傅在排除一些特殊故障的时候,可能不愿意别人在边上看,就会叫我去拿工具以便支开我,于是我就提前把他可能想要的工具都准备好,这样他也不好意思支开我,我就可以在边上偷师学艺。”
张龙有一个好习惯,经常随身带一个小本子,印刷机出现过什么故障,怎么排除的,参数具体怎么设置的,都一一记录在小本子上,进行总结归纳。他说:“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马上能拿出解决方案,效率大大提高。”
摘得全国最高级别大赛桂冠
张龙感到自己虽然“实战”经验很丰富,但理论知识是自己的“短板”。于是,他报考了武汉大学的印刷专业,下午上课,晚上上夜班,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4、5个小时,2008年他终于拿到印刷专业的大专文凭。他说:“单位也很支持我,给我报销了5000元学费。”
2012年,他参加第三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北京举行的总决赛上与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的选手参加总角逐,技压群雄,获得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冠军,跻身“全国技术能手”、高级技师;2012年他还被评选为深圳市政府享受特殊津贴人员。
来源:深圳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