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32|回复: 0

[深圳人文] “金石达人”要创吉尼斯纪录

发表于 2013-5-17 14:20: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jpg
徐老师身后是2008年的奥运篆刻作品。

东晓小学的田径场边,有座不起眼的办公室,孩子们的嬉闹欢笑回荡这里时,很少有人知道,小屋里曾诞生过无数精美的篆刻艺术作品。篆刻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东晓小学的普通教师徐小敏,就是这项艺术的发扬者之一。在深圳篆刻界,老徐那真称得上是“腕”:国家一级篆刻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的徐小敏。

初见徐小敏,气质从容眼神坚毅的他有着无声的为人师表者的威严。但一提起篆刻,徐老师五官顿时生动活泼起来——

他曾是篆刻“菜鸟”

徐小敏不但以前没拜师学艺,人过不惑前,也根本没接触过篆刻。

徐小敏是个“杂家”:早年当过五年技术工,后参加广州市教育局招考进入小学成为辅导员,又被省里借聘为省少先队鼓号队任总教练,此后调来深圳,历任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安全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主任。受父母影响,徐小敏从小练习书法,一写就是一辈子。

2001年,徐小敏代表学校参加深圳市举办的科技节,参赛作品是耗时三个月制作、两米长的一艘航母模型,这件作品在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作品在东晓小学展出时,来观摩的一位老师随口跟徐小敏说:“你手这么巧,又懂书法,完全可以去搞篆刻。”

一言惊醒梦中人。徐小敏从此开始关注起篆刻艺术,由于不知道去哪拜师,他干脆买来教学光碟,有滋有味自学起来。回忆往事,徐小敏笑说,刚开始,自己刻出的作品只能用“幼稚”来形容,完全停留在规整的模仿阶段,没有任何个人发挥。如今,他早已从需要一次次画图样练习的“菜鸟”,成长为落刀生花的名师。尽管如此,徐小敏还是会经常拿出自己每个时期的作品翻阅,寻找新的突破,不断完善自己的风格。他把自己十多年所有的篆刻作品都印在自制的线装书上,从厚厚数十本作品集中,他翻出最初的一本,感慨地说,“这些记录,让我看见自己的成长轨迹,也时刻提醒我不要迷失自己。”

巧手雕琢中国梦

在徐小敏的办公室里,一件特殊的作品静静地躺在玻璃柜里,那是让他名声大震的《龙之魂·夏之梦》。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北京奥组委曾在2007年面向全国征集以奥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徐老师发现,寄送绘画书法作品的人很多,但用篆刻作品参选的不多。学校的同事们鼓励他:“徐老师,你这么爱篆刻,做个奥运作品出来吧!”徐小敏顿时心里一动。

想法一涌现,徐小敏立刻着手寻找石材。他跑遍了福建广东,最终在深圳本土耗资万元,买下一块寿山石。徐小敏说,自己光构思过程,就整整花了两个月,有时一天要琢磨十几个方案。“当时我的‘野心’很大,我很想让这件作品,成为人生篆刻生涯中最有纪念意义的一件。”

为什么叫“龙之魂·夏之梦”?徐小敏向记者解释,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图腾,作品力图表现中华儿女在夏天实现了自己的民族梦想,“因为,成功举办奥运会也是民族梦,中国梦!”

经过8个月不懈创作,这部印章重达100公斤的篆刻作品完成了。2008年4月份,徐老师的《龙之魂·夏之梦》,从十万份参加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被选送参加“奥林匹克之旅——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随后又被国家博物院永久收藏。

朋友们闻讯都热烈祝贺,然而,荣誉后凝结着辛勤的汗水,却鲜为人知。在创作的8个月中,徐小敏白天还要上班,8个月的周末和晚上,他都是一个人默默在工作室里度过,用坏了40多把刻刀,还专门买了上千元一把的纳米钢化刀。创作过程中,徐小敏的手经常受伤,最严重的一次,刻刀直接插进了骨头。他自嘲说,那段时间里,每天钱包里装得最多的不是钱,而是创可贴。 最辛苦的是印章刻好后,印一张彩色作品需要6个小时,经过36次的拓印,次次不能走位。说起来,这还是徐老师自己琢磨出来的技术绝活,收藏作品的展馆,曾打电话来讨教大印盖法。

徐小敏又用了两年时间的构思,为深圳大运会创作了篆刻作品《从这里开始》。作品经过180多次的反复修改,最终定稿,经过8个多月的制作最终完成,甫一亮相再次惊艳艺界。

如今的徐小敏还是深圳的“文化大使”—— 2011年10月,法国女画家卡罗·富尔尼及其丈夫彼得·富尔尼在来中国开画展时途经深圳,想得到一枚中国篆刻印章和一幅书法以纪念深圳之行。在有关部门的推荐下,徐小敏老师被“委以重任”。他设计了一枚包含卡罗·富尔尼名字的印章作品。当富尔尼夫妇来到东晓小学拿到徐小敏专门创作的篆刻印章和书法作品时,一方精心篆刻的印章,一幅挥洒自如的书法,让法国画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卡罗·富尔尼赞美说,自己第一次近距离地观赏中国神奇的篆刻艺术,尤其是这项艺术在徐小敏的巧手下变得更加神奇和富有创意,“我要把它们带回巴黎去展览!”

育苗心助冲世界纪录

对于艺术家来说,每件作品有完成的一天,但是对艺术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如今,徐小敏正酝酿着人生更重要的一件作品。

2009年末开始,徐小敏先是用时两年,将《道德经》逐字“翻译”成篆书,此后,他开始着手构思将整本《道德经》刻在一枚巨型印章上,冲击吉尼斯纪录。记者在徐小敏的书房里,看见了几叠厚厚的铅笔和毛笔篆书译稿,数量达上百张。

徐小敏坦言,这是一项更大的挑战,他计划用几年的时间完成。

为什么要选择篆刻《道德经》?徐小敏解释说:自己出生教育世家,父亲曾告诉他,为人师表境界之一,是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及不公能不怒自威;在他看来,现代社会除了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道德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道德比知识更重要。他认为,《道德经》在当下的复杂社会环境中,仍具有被时代需要的特殊意义和普世价值。

徐小敏的工作室里装裱一幅特别的牌匾,上面写着:养心育苗,造福桑梓。他自豪地说,这是他得到的“最高荣誉”之一。原来,这是几年前几位“问题学生”的家长们联名送给他的。曾经让老师和家长都头疼、几乎想放弃的孩子,在徐小敏的心理辅导和耐心教育下,后来都变成遵规守纪,勤奋好学的优秀学生,就读于深圳市各初高中。徐小敏说,正是自己学习篆刻,让石材开出艺术梦想的花朵,逐渐磨练着自己的心智和思想,在对艺术的不断追求中,也在不断找寻着人生的真谛,为人处世更加平和豁达的同时,他也从中感悟到春风化雨温暖人心,耗费人生时光为学生篆刻瑰丽人生的那份美好。

□人物简介

徐小敏

深圳东晓小学心理教育中心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广州南国书画院理事和研究员,作品曾获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全国名人书画联展一等奖。被中国书画家协会授予“当代书法家”和“当代篆刻家”荣誉称号。作品《龙之魂·夏之梦》被选送参加“奥林匹克之旅——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被奥林匹克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并被国家文物局颁发授予相关证书。

来源: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