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已越来越成为衡量现代文明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尺,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们使我们一次次长大,使我们的思想版图一次次扩大
昨天,深圳科学高中正式发布《深圳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与《深圳市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两份报告显示:深圳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9.18%,中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9.62%。据悉,这也是我国首次由一所高中设计并开展的全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在科学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市民科学素养的高低,已越来越成为决定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伪科学之所以在某些人那里有一定的市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厘清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不能用科学的态度来正确反对伪科学。如今,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已越来越成为衡量现代文明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尺,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们使我们一次次长大,使我们的思想版图一次次扩大。
尤其对深圳这样一个以高科技发达著称的城市来说,市民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发育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气质与品格。数年前,一份有关中国科普现状的调查表明,每50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比发达国家落后了二三十年。值得留意的是,从深圳科学高中发布的这一份数据来看,深圳市民的科学素养程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应该说,这和深圳历来重视对市民科学素养提升的努力分不开,比如,这些年来深圳兴建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普设施,拥有科普教育基地数十个;每年的全国科普周、科普日之类的活动成为市民科普盛宴。
这样一次公益性调查也让人看到,深圳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样没有辜负外界对这个群体的想像与期望。超过七成受访者能正确判断“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对)”、“提出宇宙黑洞的新理论并被誉为‘轮椅上的天才’的科学家是史蒂芬·霍金(对)”等科普常识。据悉,此次调查的问卷设计借鉴了中国科普研究所2007年、2010年的调查经验,在调查中增加了深圳市高新企业的了解程度等本土化题目,共涉及三方面内容,包括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公众的科技信息来源、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这样的严谨态度本身就是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的一种见证。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调查,不难看出深圳中学生参与社会、介入现实的自觉与能力,看到一种公民意识的滋养与成长。现代社会的公民,理应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公共责任的主动担当,有理性怀疑和批判精神。有介入公共事务的热情,关注国家与城市的命运。目前,深圳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科学课,而这样一种调查,则是这些中学生给自己开设的另一种“科学课”,当他们走出教室与课本,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会加速科学精神在内心的积淀。
当然,这样的调查也提出了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比如,为何经过对比发现,深圳高中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反而不如初中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本土化的调查项目中,发现市民对华大基因等知名高新企业的了解程度有限,能否加大这方面的科普力度,让深圳的优质高新企业更好地与市民认知进行对接,使之成为提高市民科学素养的另一个通道?
科学改变了我们与世界的时空距离,使我们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从这一点来说,科普其实是另一种的人文关怀。深圳中学生进行的这种科学素养调查不无象征意味,我们将因而看到,城市将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出更多成熟的“科学公民”。
来源: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