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海与“王海班”的后管理年代
郎勇
抚顺石化第一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班组就是王海班,在班长王海带领下的“王海班”,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石油“百面红旗”单位、全国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等荣誉,因此成为了全国企业的标杆和旗帜。
随着时光年轮的转动,“王海班”伴着鲜花与荣誉,在与班组员工走过了23个年头后,他的主人王海也在2010年走上了车间副主任的岗位,离开了“王海班”的王海,虽然当了车间领导,但王海依然每天与昔日朝夕相处的班组员工摸爬滚打在一起,“王海班”的日子仍旧存在,并未走远。
5月21日,当记者再次走进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分子筛车间“王海班”见到王海时,采访中,这个喊出“向我看齐”的老大哥,依然是那么的亲切和友善。
在谈到“王海班”后管理年代,这个本不善健谈的老班长一下子又打开了话匣子,对现代班组管理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实践。
“我们车间成立于1994年,拥有两套引进美国UOP公司专利生产技术的分子筛脱蜡装置,每年液蜡年产量27万吨以上,用来满足下游洗化厂生产烷基苯和脂肪醇的需要。从前,当班长可以没文凭,只要你认干就成。如今我们车间106名员工,大专以上文凭的就占87人,可见光凭认干不好使了。”王海的一席话说出了现代企业人才和知识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王海所在车间在围绕标准化“五型”班组建设的同时,不断使班组向“自主化运行、时效化管理、持续化提素、有序化竞争”的“四化”管理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首先是打破聘用模式,选拨一批优秀班组长。班组长是班组的第一管理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组长个人魅力、管理水平、技能素质、执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组建设工作。以往总结“王海班”班组建设的经验,认为很大程度上与他个人魅力不可分,因此车间每年开展一次班组长集体解聘和选聘工作,目的就是让真正有能力,懂管理的人才脱颖而出。自车间实施此项工作以来,已有2名优秀的岗位操作工通过竞聘走上了班长岗位,所带班组各项工作也十分出色,其他班组在续聘老班长的带领下也做到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次是加强班组长培训教育,既重用人又重育才。以往,他们都是在自己班组小圈子里,一个老师傅带几个徒弟,这一辈子就这么干下来了,觉得也挺好。如今信息时代,如何博览纵长才是根本。为此,车间制定了全面系统的培训规划,突出生产、安全、质量等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每年组织班组长集中培训,先后举办了3期班组长培训班,并且成立了以王海为名誉会长的“班组长协会”,定期举办“班组长论坛”,并编辑出版了《我谈治班之道》,使班组长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车间还积极搭建了班组理论与实践探讨、班组建设大讲堂等班组建设平台,对班组建设进行研究与探索。开展“班长谈管理”征文,推进了班组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再有就是创新工作载体,全面提高员工素质。“王海班组”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班组要想在班组建设成果上有出色的表现,需要的不仅是班长的领头作用和班组良性的运行机制,还需要班组成员人人做到素质高、技能强。以往,王海曾喊出过“向我看齐”,如今不光行动上要向班长看齐,综合素质的提升才是领头羊的魅力所在。为此。车间提出岗位员工要实现“单兵胜任”,打造“终端堡垒”的工作目标。推行“名师带徒”、“现场答辩”、“每日一题”、“每季一考”的方式开展培训,举办以班组为单位的集体技术比武竞赛。同时,培养操作员“一岗多能”,在全车间推行全能操作员培养奖励机制。目前经过考核通过的车间全能操作员已经达到30人,掌握三岗以上技能的员工占现有员工的70%,以“全能操作”为代表的多岗位技能操作员已经成为班组选人用人时的“香饽饽”,在班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正是有了强硬加人性化的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才使“王海班”呈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引领带头作用,让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今在抚顺石化,以“王海班”命名的班组已达352个,而正是有了这些基层微小细胞的高效运转,才有了企业健康持续的大发展、大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