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每位市民都是城市公共文明的参与者、创造者和享受者。点点滴滴的文明细节,将不断锻造、升华城市的人文品格与精神气质
“深圳素质!请注意这是在深圳地铁,大剧院站!下班高峰期!大概在6点左右!慢慢的!我发现我慢慢爱上深圳这座城市了!”近日一位深圳网友发出的这一条微博,引起了全国各地网友的热议。
这条微博及其配图的大意是,前几天的下班高峰期,又逢周末,但地铁大剧院站的自动扶梯上仍然保持了一种“左行右立”的良好秩序,没有出现想像中的拥堵与混乱。事实上,记者在多个站点采访发现,除出行最为密集的早高峰和晚高峰,多数深圳人都能自觉做到在电扶梯上“左行右立”。
文明,往往就蕴藏在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当中。这条微博之所以引起热议,一方面说明,它所显示的对公共规则的自觉遵守,在许多人心目中还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被当成“新闻”来看待。另一方面也说明,向善之心,人皆有之,这样的公共文明自觉,这种生活中的“小善”,总是很容易与人们柔软的内心相对应。
城市公共文明水平的高低,是城市管理和市民自身文明素质的直观反映。就管理而言,更加精细、到位的公共服务,一方面能为公共秩序的维护等营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对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也具有引导作用。比如,深圳刚刚开通地铁的时候,管理方就曾向市民发出了“左行右立”的倡议,地铁广播也会滚动播放“乘客抓好扶手,靠右站稳”的信息。这些措施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人们对规则的遵守习惯。
由此想到,从明天起,深圳交警部门将对行人闯红灯的行为进行分类处罚——从去年底起,“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引起了一场如何建立马路文明的大反思。毫无疑问,一个城市的公共文明程度如何,行人是否闯红灯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如果一个城市连过马路这样的“小”事都解决不了,对这样的集体犯错现象熟视无睹,如果行人没有一点自我约束能力与公德意识,建立起有秩序、有尊严的公共生活将无从谈起。
每位市民都是城市公共文明的参与者、创造者和享受者。我们希望看到,地铁电扶梯上“左行右立”的正能量能感染更多人,这样的自觉,还能更多地体现在行人对红灯的尊重上。我们更希望并相信,点点滴滴的文明细节,将不断锻造、升华城市的人文品格与精神气质,成为越来越多人爱上深圳的理由。
来源: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