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环保之心人人有,有合适的条件就会诱发,可有时候行了环保之举,却可能坏了心情。侨香村的一些业主就遭遇了这样的烦恼。
为了节能减排,侨香村、深云村等大型经济适用房项目率先采用了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太阳能光热光伏等环保高新技术。据媒体报道,入住近一年后,有业主表示,再生水(即中水)冲厕太贵用不起,太阳能热水器也不太好用,而且,计价方式按照房屋面积计算,不用、少用也要交钱,反而造成浪费,不符合环保初衷。有业主表示,当初选择使用再生水系统是觉得应为环保尽一份力,而现在要取消,需要重新安装管道。“好心没有得到好报”,这样的结果势必阻碍再生水和太阳能热水器的大规模实现民用。
一河之隔的香港实现海水冲厕已经50年,现在,香港大约有80%的人采用海水冲厕。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人口日益增长,香港淡水供应日渐紧张。1958年,香港就开始尝试修建用海水冲厕的系统。1960年,香港政府颁布法令,新开发项目必须配备冲洗厕所和相应的排污系统。由于当时海水供应没有布置到位,为冲厕供水安装分离的管道并非必须。
1963和1964年交替之际,香港发生严重的干旱,香港被迫执行史上最严格的供水配给,近一年内每4天只供水4小时。自此,除了从广东引进原水外,寻找原水替代方案成为水源发展的重要事项。1965年,香港修正水管工程法令,自当年4月1日起,新开发建筑都必须安装双管道系统。经过“更新换代”,香港楼宇使用海水冲厕系统达到80%以上。
当时全球尚未有用海水冲厕的先例,香港成功之后,新加坡也开始学习。香港经验告诉我们,海水抽取站、供水网的建设、入户管道的铺设和改造,投入巨大,这类必须通过大规模使用来降低成本才能实现的环保目标,靠用户自愿来推动是遥遥无期的,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只能借助法律的强制力量来推行。
海水冲厕得到了基本普及之后,香港又开始禁止市民用淡水冲厕。《水务设施规例》中规定,“如未经水务监督书面许可,而在任何处所内使用来自水务设施的淡水冲洗水厕、厕所或尿厕,则该处所的占用人及业主均属犯罪。” 用淡水冲厕,在香港变成违法行为。但同时,香港也有鼓励措施。1972年开始,每个用户每个月用30立方米以下免费,超过30立方米以上的部分才需要付费。
反观深圳,供水设施已经建成,但使用却并非必须,用户太少会造成巨大的固定成本和维护成本无法摊薄,从而使得收费无法降低。而按面积计价的不合理收费方法,更使再生水贵过自来水。谁还会愿意使用并推荐给别人呢?这不是给再生水的推广打了个死结吗?节能减排的好处惠及社会,收益也并非眼前。求取当下账面平衡、让目前用户来承担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傍水而居的深圳,其实是全国七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全市80%以上城市用水需由境外引入。开展再生水利用,等于开辟了城市的“第二水源”。近年来深圳再生水利用率已达到35%,但主要用于生态、景观用水。《关于加强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至少达到80%。时日无多,再生水的民用化始终是个绕不过去的坎,深圳该重新理理推广思路了。(胡 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