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老一辈的“生意经”
通联:管道储运公司荆门输油处新沟输油站钟海岚
提到“节约一分钱,经营一分钱”,公公婆婆算是令人心服口服的先行者了。那不仅仅是和菜贩子讨价还价、剩菜剩饭舍不得倒掉,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里面还饱藏着一种生活智慧,令我们叹服。
公公婆婆年近七旬,闲赋在家,已是头发花白、手脚粗笨。然,两老的心态挺年轻,始终秉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月底,春蚕抬头,公公聚了七、八百条蚕宝宝来养。房前屋后的桑叶不够吃,节省惯了的公公便步行寻觅桑叶踪迹,远山近水,日日在外转悠。辛苦觅来桑叶片儿,一层层撒下去,不多会儿的功夫,便密麻麻地爬满大大小小的春蚕,“沙!沙!沙!”幸福的咀嚼音此起彼起,甚是美妙。临近结茧前夊,春蚕食量大增,公公采桑叶的范围也扩大了一倍,常常一次性提了七、八袋子的桑叶回家。时间久了,孙女儿都晓得算账了:“学校门口的‘虎蚕’5毛钱十条,那我们家该是多少钱呢?”多少钱,公公没算过,倒是拿了蚕蛹出去一探价——30元/斤,客户追上门递来名信片,连说多多益善,明年的货也包下了。乐得公公喜弯了眉毛,靠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怎么看都是喜庆的。
采桑过程中,婆婆陪着公公四方走,见过许多地界,想法却是不同。5月间,一场“红色风暴”早早席卷社区,街头巷尾的龙虾搬上餐桌,每盆价码直逼百元大钞。婆婆带上竹竿子去钓虾,碰上今年钓虾人激增,收获甚微。此路不通,婆婆转头望彼路。水灵灵的竹笋就这样悄然走入婆婆的眼帘,城市人爱吃笋,新鲜的竹笋十分畅销。走在荆门市附近村落间,草丛里竹笋杂生,清新爽人。婆婆递上包烟,或是攀谈些许,村民们就乐得让婆婆去摘除这些没看上眼的杂物。8元/斤推上市场,供不应求。后来忙不过来了,婆婆索性现采现卖,不剥皮3元/斤,一抢而空。啥叫符合市场经济,这就是,婆婆的眼界真是令我们晚辈叹服不矣!初听,还不信,天下哪儿有这么“美”的事情呢?整个四、五月间,跟随着公婆的脚步,我们留意桑叶、竹笋,发现目前工作所在的新沟村镇,村民门前屋后都有不少桑树、竹笋,日子一天天过去,紫红的桑果自然落入泥土,疯长的竹笋粗壮如柱,皆无人问津。
老一辈的“节约经”我们听得多,如此这般“白手起家”的经营却甚是少见。正是老一辈行于前,儿孙辈思在后:时下流行“节约一分钱,经营一分钱”的理念,老一辈们人老心不老,善于从环境中发现机遇、善于顺应环境谋求发展的经营方式颇具特色。同样的,面对这个理念,做为新一代的管道人,我们又当如何去诠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