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 君
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山机械厂金工车间车工一班共13人,一名行车工、一名核算员、一名检验员和10名车工组成。他们以齐心、用心、关心,“三心“打造班组的金字招牌,从2000年来各种工件合格率达95%以上,被评为松藻公司的“五十佳”班组。
齐心,铸造工件精品
今年三月,矿修车间急需一批直径125毫米液压支架油缸,车间接到任务后立即给车工一班下达了15天必须完成的加工任务。
这批工件的精度要求高,内孔公差仅有2丝,班长龚志强和老党员唐晓勇主动担起了大头。想到任务紧,龚班长和唐师傅周末也赶来车间加班,他们没想到,在他们身后,其他组员也放弃休息,相继来到车间。“班组的事,是我们大家的事,班长为我们着想,我们也应该为班组出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任务,终于提前5天完成了。经质检检验,工件合格率100%。
用心,攻克技术难关
班组的一台70年的C650老机床,车削工件总是有偏差,却一直找不到原因。龚班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召集班组人员开起了诸葛会,会诊解决这一难题。
“机床使用时间过长,卡盘丝杆磨损,间隙变大、容易松动,导致卡盘夹件不稳。”有着20多年工龄的唐建国说出了问题的关键。
“这种老机床的配件必须要到厂家去买,还不一定有卖。生产任务这么重,机床也不可能这样停着等,怎么办?”龚班长道出了难题。
“我们自己设计制作。”一位老师傅提出的意见,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
面对难题,大家说干就干。几位有经验的师傅精心测量了丝杆的相关数据后,送给技术员,请帮助设计绘制图纸。
图纸拿出来后,车削技术和刀具技术都一流的龚班长按图索骥,亲自开动了车床。为防止丝杆车削时抖动出现误差,他用卡盘将工件卡死,反复调试速度,频频更换刀具。不到两个小时,第一根丝杆制作出来了。
当质检科检验合格的报告送来时,龚班长拭了拭额上的汗珠,笑了。
关心,凝聚班组力量
小青年黄浩洋上班心不在焉,懒懒散散,技术上老拖班组的后腿。
为了解情况,龚班长特意把小黄安排在离自己最近的一台机床,工作中随时方便照顾他,只要发现他有什么难题,第一时间给他解决,还耐心的给他讲解一些车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工艺技巧。
龚班长打听到黄浩洋家不在本地,现在一个人居住在附近场镇的舅舅家。于是先后三次带着班委会成员,利用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自己掏钱买上水果糕点到黄浩洋家去家访。并发动班组的员工家属,四处为他张罗介绍女朋友。
慢慢的,班组员工发现黄浩洋有了变化,在工作中积极起来,开始主动向班长要求承担工作任务,浮躁的心也慢慢静下来。
“班组是组员的家,让每个员工都舒心愉快地工作,上班时全身心投入工作,是全组员工共同的责任。”看着黄浩洋的变化,龚班长开心的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