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85|回复: 0

[深圳新闻] “5·26”车祸一周年 民间人士冒雨纪念

发表于 2013-5-27 07:53: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者手记

光影如梭,时间飞逝,点滴瞬间,眨眼即逝。恰逢今日正是“5·26”事件一周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见证了“5·26”事件的发生,新闻发布会的召开,看守所内的求证,红色GTR依旧破破烂烂停放在扣车场内,家属伤心欲绝祭拜的全过程。

深圳“5·26”是一个特殊的事件,事故的背后反映了当下社会根本性的问题。从市民的质疑,到民众全体性的猜测,从交警搜集证据,到新闻发布会连开三次,本是一件由交警部门简单调查处理的事件,却变得复杂。立碑一事也从最初的方案一改再改,最终在一年后的今天还是不了了之。邓康延等人只能自己用白色石块砌出一个简单景观当碑,用来纪念逝去的亡者。这看似简单的纪念却蕴含着不简单的情怀,每一颗石子都代表着摆放者慰问的心。

一年前,蓝色比亚迪出租车撞上树木后,对树木造成了严重的损伤,如今,被撞损的树木虽然破相残存,但却在主干旁长出新枝,这一枝新枝是否代表着更多的含义,是新的生命?是新的希望?这只能让个人去解读了。“5·26”事件是值得让深圳人深思的,深思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背后大家对当前社会的态度与认知。

缘起

在这块“渗有血骨的路面”立个碑

“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要落地,当初的承诺也即将兑现。”在前往车祸现场的路上,邓康延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他的这个承诺,就是要在这块“渗有血骨的路面”立个碑——“5·26”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后,邓康延一直在关注案件侦查的进展,他的一条微博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围观:“又有年轻人赶来,他们多是特区第二代,有着相似的过往和梦想。而那位湘籍司机,想必也会有车队兄弟路过时默默地念叨着他。”他在微博里表示,站在“这块渗有血骨的路面”,深圳人触发的感想料必很多:包括案件的侦讯及发布机制,包括公众的自由、安全和知情权等等。

这条微博马上在他的粉丝群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网友“小蛮砣”马上响应: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吧。

“我当时就觉着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前不久我在美国休斯顿街头,就看到频发事故点立碑警示。但滨海大道车祸点,车和人应是不能逗留的,在车祸现场立碑不现实。”在网友的建议下,他希望立这样一个碑:整个碑基调是简单明了,朴实无华,意义重在警示。他说,当时的他认为,“5·26”重大交通安全事故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对3个亡灵及其父母,对一直关注此事的全国人民,对努力寻求真相的网友,立碑都有着纪念意义。

经过反复思索,他决定将碑文意义直指政府与民间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精神。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碑最终仍然没有立起来。

现场

鲜花献给车祸中的三位遇难者

昨日上午11时30分许,大雨如注。可邓康延的心里热腾腾的,“我们终于要为三个遇难者做点什么了,他们对深圳信息发布制度的改进,对民间与政府共同实施社会管理,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一同前往的,还有曾经为立碑进行设计的张女士夫妇和策划总监薛先生。

邓康延怀抱着一大束花走到车祸现场,细心地摆好。满天星、百合、菊花……花束中,三朵蓝色妖姬最为扎眼。邓康延说,自己很早就到花店,希望能买到几朵黑色的花,发现花店没有,于是用蓝色妖姬来代替。“刚好每人一朵,希望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安息。”

遇难现场,被车辆刮伤的大树已结痂萌新枝,周围的小草也早已长高。一行人唏嘘不已,冒着大雨为亡者默哀一分钟。随后,大家就动手做简单景观——将带来的满满一袋鹅卵石环绕伤树仔细地摆成一个圈,再捡来落叶撒在树的周边。“这是警醒所有市民,曾经有人因飙车付出过生命的代价,要珍爱生命,不要让历史惨剧重演。”

感言

政府和民间信息互动正不断推进

从车祸现场归来,邓康延又撰了一微博:“‘5·26’,俩女孩与的士司机遇难周年,伤树结痂萌新枝……兑现承诺做简单景观和纪念仪式:一、让死者安息;二、祈福和警示车流;三、质疑顶包、比亚迪安全性,市民正变身公民;微博标志性助推官民互动信息公开。不论宇宙观,但晓身边事。”

记者不觉想起了当年他为此而撰写的碑文: “‘公民立心’,这是深圳这么多年来,不泯然于众城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我被这种强烈的公民意识深深感动,我们热爱这个城市,我们想为他们做点什么。”邓康延坦言,他还是那句话,不管碑最后建成与否,其实这块碑已经在广大深圳市民的心中了。

邓康延表示,“5·26”事件以后,随着政务微博等的兴起,随着政府和民间信息互动的不断推进,公众知情权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今天进行这个简单的悼念仪式和做简单景观,就是告诉我们,社会正在一点点地进步,但我们不能忘记,有人曾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说。

□重访遇难者家属

一起车祸,遇难三人,噩耗传来从此改变了三个家庭的命运。“5·26”滨海大道特大车祸事故已过去一年,晶报记者重访遇难者家属,尽管三个家庭平均获得百万元经济赔偿,但失去至亲的痛苦至今缠绕在他们心间,这个创伤需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去抚平。

唐璐璐的父亲:回乡半年仍深陷痛苦

为了不让璐璐母亲睹物思人,半年前,璐璐的父母离开了深圳,返回梅县老家,如今与家中另外两位老人共同生活。昨日正是“5·26”滨海车祸一周年祭日,璐璐的父亲唐先生告诉晶报记者,他托深圳的好友买一个花圈,送到当年事发现场以祭奠璐璐。独生女儿的离去给这个家庭打击巨大,璐璐她妈昨日又哭得很厉害,神经衰弱症的加剧导致她在一年时间里大多数夜不能寐。

在获得肇事方赔偿的95万元,以及鹏程电动车出租公司给予的5万元资助后,唐先生认为出租车公司、比亚迪公司也应该承担相关责任,这促使他和张瑞玲的父母共同起诉上述两家公司。对此唐先生经常往返于深圳、梅县两地,到了深圳就借宿在朋友家。

“每次都是我一个人回深圳,担心我老婆再回去是一个打击,而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煎熬,早上8点的大巴从梅县出发,到达深圳是中午1点了,每次5个小时的车程;如果女儿还在世,我们是一个很幸福的家庭。”唐先生介绍说,“我今年48岁,璐璐她妈今年47岁,回到梅县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跟自己的爸妈一起吃住;璐璐的骨灰也带回梅县了,给她找了一个风水好的地方;璐璐她妈以前一餐可以吃一碗半米饭,但现在每餐才半碗饭,我跟她商量在深圳领养一个小孩,但她抵触情绪十分强烈,璐璐她妈还想再生个小孩,但医生说她身体太虚弱了,而且年纪这么大,再怀孕是不现实了。”对于未来,以及如何使用好璐璐的遇难赔偿金,唐先生说缺少动力找不到方向,一切都还没有规划,而部分赔偿金将会用于夫妻俩失业后支付深圳户籍的社保和医疗保险。

张瑞玲的母亲:花十万将女儿骨灰迁入宝山园

与唐璐璐家人一样,张瑞玲一家也没有摆脱爱女离世的痛苦。“今天老天下大雨,我们哪都没去,现在女儿的骨灰还存放在沙湾殡仪馆里,女儿生前的好友、同学都去看望她,但女儿不怎么喜欢回老家,我们就在宝安的宝山园买了一块地,花了十万元,打算过几天给女儿搬过宝山园去。”瑞玲的母亲说,从女儿事发后的一年里,他们夫妻都失去了工作,瑞玲的父亲此前是港口的吊机司机,因想念女儿经常以泪洗面,加之休息不好,双眼时现朦胧,无法正常工作,上个月被迫辞职回家。

在得知璐璐双亲返回老家的消息后,尽管自己没有深圳户口,但瑞玲的母亲却没有回揭西老家的打算,“不少亲属和家人都在深圳,还是留在深圳陪瑞玲吧。”对于未来,瑞玲的父母揣着95万元赔偿金,开始寻找铺面,打算开一家小店,重拾生活的信心。

谭亚立的妹妹:家里少了哥哥空荡荡的

湖南攸县是遇难的哥谭亚立的家乡,去年12月份,谭的家人就返回了攸县。昨日晶报记者联系到亚立的表哥刘先生,“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我们今天给他送去了纸马、纸人、纸钱,还有各种牛羊肉。”

刚过去的一年,谭家人是如何度过的?亚立的妹妹谭梦平告诉记者说,哥哥不在了,他们就带着哥哥的骨灰一起回到了攸县,入土为安;家里少了哥哥,感觉空荡荡的,年迈的父母也哭干了眼泪,回到老家后,重新开始种田,但心里依旧难受,家人之间尽量避谈哥哥,希望能够通过时间去消除这一痛苦的回忆,但哥哥在家人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依然不会改变。

此次车祸,谭亚立家属共获得约140万的经济赔偿。谭梦平表示,钱大多数是留给父母养老用,而与哥哥未婚生子的“嫂子”和生下的“侄女”,因大家同住一个村,会经常来往,也给予了部分补偿。

“5·26”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案一周年,留给市民更多的是总结和反思。如何让大家记住这个血的教训? 深圳著名纪录片制作人、文化学者邓康延一直想在车祸现场立个纪念碑,建碑意义直指政府与民间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精神。昨日,他和设计师小张、策划总监薛先生来到车祸现场,向曾在此地遭遇不测的三位遇难者献花,以鹅卵石铺就了简单景观,并进行了简单的纪念仪式。

□声音

“质疑也是一种关注,批评也是一种力量”

“5·26”飙车案对于城市管理者又有何启示?昨日,一直关注此事的市委宣传部网络媒体宣传处处长刘丽萍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当时确实给市委市政府很大压力,但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直面网友质疑声,不回避,不封堵,公开事实真相,最后赢得了网友的信任。

回顾:

“当时确实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对于“5·26”飙车案后的汹涌舆论,刘丽萍仍然历历在目——

“5·26”飙车案中,3人当场死亡,因飙车疑点颇多,媒体和网络都聚焦此事,矛头直指警方和政府公信力。她坦言,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市委市政府确实顶着不小的压力。

到底要不要直面质疑?刘丽萍说,在不断的质疑声中,市交警先后三次召开新闻发布会。5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特邀人大代表和死者家属参加,公布了侯某当天全天的完整视频以及DNA鉴定的结果。同时在市交警的政务微博上邀请了18位网民访谈,回应了网民的质疑。到5月31日,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了所有的相关文字材料、图片、视频、音频,这么频繁的节奏和大量地使用证据材料,“可以说,这在深圳新闻发布历史上还是空前的。”

启示:

“网友骂你,也是爱你”

“5·26”飙车案对政府管理有何启示?刘丽萍说,这至少有三点启发。坚持信息公开,启示就是要充分尊重网民的知情权。与此同时,在重大舆情发生时,新闻应对部门、信息发布部门不要缺位、不要失语,要及时站出来说真话,要放低身段,跟网民真诚地交流。“还有,一定要打破惯例,创新发布体系。”

刘丽萍说,在这次事件中,为回应质疑相关部门用了很多证据材料,同时也引用了第三方力量,比如死者家属、人大代表以及检察院。在他看来,司法尤其是检察院的介入,对这次舆情风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加了法律的权威性。“政府的坦诚和自信,也在这个事件中体现了出来,管理者尝到了转变管理方式的甜头。不过,在舆情应对的道路上,在推进舆论公开、信息公开上,道路依旧漫长。”

在此之后,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更为坦然和透明。“其实,网友骂你,也是爱你,他们有自己的网络人格。”

成效:

更多的政府部门选择了与网友沟通

去年6月18日,深圳的政务微博发布厅正式上线,这成了我市政务信息公开的一大途径。

刘丽萍说,目前,我市八成政府部门都能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应对各种质疑声。

“质疑也是一种关注,批评也是一种力量,只有坚持这份信念,才会得到网友的真正信任和支持。”刘丽萍告诉记者,在近日发布的全国“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暨《城市网络形象白皮书(2012)》”里,深圳位居“十佳城市”之首、“舆情处置给力奖”第二名。

□印象.侯培庆

他为何能如此冷漠?

“5·26”事故肇事司机侯培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012年5月30日下午,深圳市第一看守所的高墙内,我第一次和侯培庆面对面。

尽管才事发后四天,但侯培庆说:“当时我完全记不清撞了多少车了,当时喝太多了。我脑海中唯一有印象的,是在撞车那一瞬间‘砰’的一声,还有我闻到燃烧的味道。”

在挣扎出GTR驾驶座后,侯培庆却没有再看一眼现场熊熊燃烧的的士,没有救助烈火中挣扎的生命,看看他们是否还有一丝求生的可能。对于自己车内打不开安全带的女子,侯培庆也只是上去帮了下忙,打不开就没管了。他下车爬过铁丝网,走到路对面的绿化带上,在那里睡着了。醒来后他打电话给朋友,让他打的接自己回到大梅沙游艇会。

他为何能如此冷漠?侯培庆的解释是:“当时我醉了,意识不清,没想到惹出这么大的祸,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逃跑。”

来源: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