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安全“音”、“魂”不散
宋洋
“盾构作为地下施工的高危行业,安全是头等大事,机组全员每天轮流班前安全喊话、班后总结的做法要保持下去,从员工的意识深处强化安全施工。”5月27日晚,中石油管道局四公司CPP-4D1机组内部QQ交流群里“炸开了锅”,大家都在为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创建活动出谋献策。
安全涉及企业的生命、员工的性命,关系到所有参建人员的命运和家庭幸福。CPP-4D1机组通过翻阅国内众多安全事故的发生,80%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根源还是人的侥幸心理和松懈思想。只有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风险识别能力,才能实现本质安全。为此,这个机组把实现安全施工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安全受控”上,专门组织员工召开“全员反思大会”,要求每名员工都讲出自己岗位上存在的风险因素。他们根据不同岗位员工提供的信息,累计查找出72个“安全风险识别点”,针对这72个“安全风险识别点”,又提出了263项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做到这一步就能防范风险了吗?不,他们从人的需求出发,高标准建设盾构场区,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增强安全风险识别能力;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引导员工形成安全共识;建立立体安全防控体系,做好安全风险点的识别,制定相应预案,将安全意识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心里。CPP-4D1机组每周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识别测试,从机组长、安全员到各个岗位的员工,一个都不能少。
安全总监朱建明说:“安全施工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只有老生常谈才能警钟长鸣,大家把安全弦绷紧了,事故自然会远离施工现场。”
在盾构掘进中,每天运输物料的电瓶车要在隧道内往返几十次,隧道空间狭窄,电瓶车司机总是要探出头来察看前后情况,安全隐患较大。有一天中午大家在食堂吃饭时,电视正在播放某汽车在影像系统上的改进功能,员工王奇受到了启发,他撂下饭碗后,赶紧背着笔记本电脑和摄像头下到竖井底部。他打开电脑交给电瓶车司机,自己拿着摄像头对准隧道进行反复测试。经过分析测试画面,给电瓶车安装显示屏,在车身前后合适的位置各加装一个摄像头,这个小举措彻底解决了电瓶车司机操作时视野受限的难题,保证了员工的人身安全。
在机组生产例会上,王奇不仅得到了表彰,还获得了当月的安全专项奖励。通过奖惩管理,让机组全员尝到了“果实”的甜头,全员才能把聪明才智发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确保安全施工的长治久安。
安全,我们天天在喊,层层在喊。安全到底在哪里?CPP-4D1机组通过抓好人的管理观念转变和管理习惯养成,将安全施工落实在每一天的施工中,机组员工已经将安全生产放在了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他们也获得了管道局颁发的“百万工时无事故优秀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