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公共管理部门将一些工作做在前面,也是一种素质的体现。公共服务品质越高,越能促进和带动市民素质的提升
自上周深圳交警部门严查行人闯红灯以来,红绿灯的设置引发市民高度关注。近日,在深圳新闻网深圳论坛上,这一话题被再次置顶,网友大揭红绿灯种种“病症”。前日,深圳特区报记者来到相关路段进行了实地探访,发现包括红绿灯、斑马线在内的设施存在诸多问题,这也印证了网上的说法。
自5月23日起,深圳交警开始执行行人闯红灯分档处罚,最高罚款100元,最低20元,旨在纠正闯红灯者的从众心理、羊群效应。眼下闯红灯的行为已明显减少,可以说治理已收到初步成效。
一些市民在接受处罚过程中,认可了处罚方式的合理性并配合执法,另有一部分受罚者,还自愿穿上“绿马甲”协助维护交通秩序从而免于罚款。当然,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配合的现象,但完全扭转“中国式过马路”的习惯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严守交规的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在公民素质的“软件”有所升级的同时,城市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些“硬件”却显然有些滞后。比如,经记者调查发现,城区某些交通路口的红绿灯配时明显不科学,一些路口的绿灯超短,往往为行动缓慢的老人造成了不便;一些区域的红绿灯分布不均匀,某些路段设置了过多的信号灯,却又未予启用,某些车流量大的路段却又存在信号灯少的问题,等等。
为促进市民素质提升,我们想了不少办法,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法规,但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往往市民素质提升了,公共管理的漏洞却暴露出来了,甚至于后者拖了前者的后腿,这样的现象显然难言正常。
进而言之,要市民提升素质,公共管理先得到位,在出台政策法规之前需做好充分的评估,打好提前量,而不能让公众去当“检测仪”。某种意义上说,公共管理部门将一些工作做在前面,也是一种素质的体现。公共服务品质越高,也就越能促进和带动市民素质的提升。
来源: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