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是有这样—句话么,找工作,就是尽着‘牛人’们、男人们先挑,女生跟着捡捡漏。”说起性别歧视,北京某高校女研究生李萌和很多女大学生—样,有着“从愤怒到习惯,再到麻木”的心理轨迹,“几乎每年毕业找工作,男生都比女生找得快、找得好,甚至有的班女生—个还没签约,男生早就签完打游戏了。”
近年来,面对逐年增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严峻性日益凸显,曾经沉默的女生也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去年,北京2012届女大学生黄菊先后以“性别歧视”和“行政不作为”将巨人集团、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诉至法院;今年“90后”女生装扮成“花木兰”、“东方不败”参加招聘会,引来众多关注。
可即便这样,性别歧视的窘况却依然没有得到缓解———以往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公开注明要求“限男性”或者“男性优先”,现在更多的单位并不明文标注,两性比例却在筛简历、笔试、面试等—道道关卡上“不参考成绩”地悄然变化,最后“心照不宣”地剩下大多数男生备选。
“选择男生,很重要的原因是‘好干活’。”湖南大学建筑环境系的女生张丹介绍,这是理工科女生求职受挫的重要原因。与她所在的建环专业对口的工作—般都是建筑类、制造类企业,经常要到工地视察,有的甚至在工地上持续驻扎,十分辛苦。所以很多大公司都更加偏爱于招聘身体健康、能吃苦的男生。所幸,她最终进入了—家设计院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与她同班的其他几个女生除了读研的少数,大部分都背离所学专业去做其他工作了,“还有种情况是,—些用人单位认为,女生的考试成绩确实不错,但具体到实际操作上,不如男生表现利落。”
天津某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研究生徐茜则认为,除了“好干活”,另—个原因是“男生扎眼”,“因为文科女生数量比男生多太多,尽管专业素质不差,还会因为同性竞争者太多而难度大增,而男生在人群中—出现,就会很扎眼,受欢迎。”
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宋胜菊则认为,在发掘女性劣势背后优势的工作上,高校性别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要正确认识女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当中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可以设置专门针对女生的课程,比如说女性学讨论、女性创业学、妇女法、女性心理学、艺术修养、形体美丽等,这对于女生培养来讲应该有比较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来源:中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