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汉强
5月28日,在安徽马钢南山矿业公司高村铁矿电工班,班长蔡兵拿出操作规程和照片放到会议桌上,这是干什么呢?
原来,该班在日常的班组安全活动日、班前会、安全知识培训等,这些形式好像都已成为日常教育的“法宝”。但事实上这些方法和手段确实对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责任心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问题在现实工作中发现,这些方式方法还存在缺陷。像有些职工在接受同样的教育和培训,在同样的工作环境、同样的时间、干同样的检修,出现了不应有的事故,而有些职工往往却能在极其危险的关头合理地减轻事故危害程度,乃至有效地避免不幸的发生?他们通过观察、剖析这些常规化的、习惯化的安全教育模式,发现这些安全教育形式大多停留在语言表述的基础上,而缺乏应有的感念意识和理念意识的结合。同样,在日常的设备检修中设备防护装置、安全保护设施、安全防护用具、劳动保护用品,这些一整套的安全保护措施,在检修作业过程中,已被证明是不可或缺的。往往问题在少数职工在具体操检的时候,有时存在在检修电机、电器时,将拆卸下的各种螺丝及使用工具随意摆放或者在检修完毕电机活部分电器试车时,为了更好地观察设备运行情况,而忽视了安全距离等现象。
另外,该班还在各检修点、各作业现场都指定专人负责,实现了安全责任区域全方位覆盖,但这些细化、量化、机制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已被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往往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因为现场负责人分身乏术,无法做到时时俱到、事事俱到、面面俱到,以至于出现“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的情况。
该班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开展安全活动,让职工听得进、看得见、能接受,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分析自己在检修的设备、所在的环境、使用的工具的危险点,共同剖析违章成因,使职工在以后实际生产中如遇到类似的情况,职工很自然地用所学过的知识正确处理,能够有意识地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