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共佑平安:练好“规定动作”打牢安全根基
顾家瑞
"大家要注意,在开关注聚泵阀门时,注意力要集中,身体不要正对阀门,应该站在侧面双手旋转阀门手柄,以免阀门丝杠顶出伤人!"这是5月27日上午,中石化胜利油田孤东三采中心注聚三队正在11#注聚站进行"注聚泵启停泵标准化操作法"现场操作示范,李强站长正向现场职工讲解示范启停注聚泵的安全操作标准。
"注聚泵更换盘根分几步?注聚井井口取样采用什么站姿?面对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李强操作示范结束后,他让去年刚转岗的于明华来操作。看到他身体仍正对着阀门丝杠进行操作。李强纠正他的操作说:“你这样操作不对。身体正对着阀门丝杠操作就是习惯性违章。虽然这样操作方便省力,但如果操作时发生喷漏事故,身体就会受到严重伤害。”于是他带着老于进行手把手的操作,直到正确规范为止。
他连比带划地解释道,有些职工感觉按标准化操作费力又不顺手,有的明知违章但还是改不过来,慢慢地就形成了习惯。如何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培养良好标准化操作习惯,是夯实本质安全的基础。
他接着分析道:“按标准化操作就好比体操比赛中的规定动作,我们一定要练到位,而违章操作就是‘自选动作’,在操作上我们要坚决杜绝‘自选动作’。原来有些职工的操作方法是跟以前的师傅学的,但师傅的操作本身可能就有问题,徒弟学到的操作方法当然就不规范,我们要通过这样的培训,将职工不正确的操作动作‘强制’改过来,培养职工正确的操作习惯”。
于明华去年从后勤单位转岗来到这个站,年届不惑年纪的他从头开始学,干起了注聚工。虽然于师傅能吃苦,可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干起注聚操作活来开始只有挠头的份儿,尤其是对设备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因为怕出事,对设备操作碰都不敢碰。如今,于师傅不愁了,习惯性违章操作也慢慢地改掉了。5月份以来,队里办起了标准化操作培训班,通过观看管理局配发的《标准化操作项目视频教程》光盘,学习注聚工岗位的标准化操作。油田高级专家的规范操作示范和现场工人技师科学讲解让于师傅茅塞顿开,以前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现在终于弄明白了,慢慢地也开始会按规程操作设备、排除故障了。
笔者感言:培养标准化操作习惯拴牢“安全带”
无数安全事故的发生告诉我们:事故是属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事故的发生包括着偶然性因素,这种偶然性是客观存在的。培养安全的习惯,是减少事故偶然性和概率的重要途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操作规程一方面是通过科学的分析形成的,另一方面是用教训、鲜血甚至是用生命换来的。当安全意识、安全操作、安全行为进入人的潜意识、浸入人的血液,变成习惯性动作时,安全的根基就变得牢固了。如果每名职工时时处处都能遵章操作,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幅降低。有些人觉得按标准化操作是很麻烦,碍手碍脚,没有随心所欲的操作方便、顺手,潜意识不愿养成安全的操作习惯。几次违章违规甚至较大的违章并不一定会酿出事故,但长期习惯性违章操作必然会发生事故。国外一家公司的研究发现,具有良好安全习惯的职工,其发生事故的概率比没有养成安全习惯的职工低40%。
据安全专家权威指出:“习惯性违章是‘事故隐患之母’,‘大老鼠’是违章操作,它身后是一长串‘小老鼠’就是事故隐患”。习惯性违章有许多特点,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顽固性:习惯性违章是由一定的心理定势支配的,并且是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方式,因而它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往往不易纠正。
二是潜在性: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不是行为者有意所为,而是习惯成自然的结果,而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由于人们看得多了,习以为常,所以根本没把它当回事,“身在险中不知险”,容易使人对违章现象丧失警惕性;
三是传染性:据对现有一些职工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分析,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行为方式”,不是他们自己“发明”的,而是从老师傅身上“学来”的,看到老师傅违章操作“既省力、又没出事”,自己也盲目的仿效,而且又用自己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去影响新的职工。以至于这些不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如不彻底根除,必然导致一脉相传,代代如此。
四是排他性:有些习惯性违章的职工,对安全规程根本学不进,不遵守,总以为自己的习惯性方式“最管用”,而安全规程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结果必然严重地妨碍安全规程的贯彻执行。
笔者深知,铲除习惯性违章,培养标准化安全习惯养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进行标准化操作培训,“强制”职工培养安全习惯。要象上述事件中的企业那样开展安全标准化操作培训,让职工搞清楚什么规范操作,什么是习惯性违章操作,进行强化培训,对日常生产管理的各项操作建立标准化操作法,如应用光盘培训等方法,形成标准化操作系列,成为职工学习的教材。
其次,要引导职工进行安全习惯的自我教育,培养有利于安全的习惯。按照标准化操作,培养安全习惯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行,指望一口吃成胖子也不行。培养安全习惯需要他人的监督指导,但更主要的是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的养成。培养好习惯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改掉以前的坏习惯。要把以前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但不利于安全的坏习惯找出来,然后下决心、下力气改正。当我们认真地而不是轻率地、长久地而不是临时地、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把遵守规程操作为自觉行动时,安全习惯就真正养成了。
第三,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操作行为进行检查,纳入绩效考核。职工虽然出现违章操作,但并没有直接引发事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能高枕无忧,听之任之,而是定期不定期对职工的操作行为进行检查考核,将标准化操作习惯和能力纳入到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并作为职工工资奖金考核的依据之一,通过检查考核引导和“强迫”职工培养标准化操作习惯。
笔者确信,培养有利于安全的习惯,才是真正抓到了点子上、根子上。但愿企业管理者都能从根本上从培养职工安全习惯入手,从根本上筑牢安全堤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