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83|回复: 0

古代中秋赏月习俗谈

发表于 2008-9-13 17:51: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旧历八月十五为中秋,古称仲秋。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诗中:“八月仲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又称月夕。中秋传统习俗很多,自古有赏月、拜月和吃月饼等旧俗,但流传至今最广的是赏月。

赏月时,设瓜果、月饼于庭院,观赏明月和桂花、秋海棠等,置香盈斗祭祀太阴星君(月神),祭毕,群饮为乐,竟夕始散。此习俗渊源于西周,当时宫庭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城西设月坛,方四丈,每逢中秋之夕,帝王穿白衣,骑白驹前往祭祀。传说这天唐玄宗梦游广寒宫,见十余名嫦娥身着皓衣乘坐白鸾歌舞于桂树之下,乐音清丽。玄宗素解音律,遂记其声,编律成音,这便是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曲谱的由来。

自从传说唐明皇梦游月宫,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愈盛,文人学士时兴素服,中秋赏月时必观看仙鹤翩翩起舞。又值宫中池塘盛开白莲花,池上之桥以莹澈如玉的砖石砌之,以及帝王在桥上赏月欢宴时所用御几、御榻以及瓶炉酒器之物皆以水晶制成,与月色相映成辉。池之两岸宫女、乐工用白玉笙等乐器奏乐,其中吹笛者达200人。

南宋另一奇观就是中秋观钱塘江潮,只见月光下海潮初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尤如千军万骑簇拥而来,不可卒遏。又有善泅的舟人,鱼民数百人皆披发文身手持10幅大彩旗,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迎潮而上,谓之弄潮,腾身百变而旗不沾湿以此夸能。

到元代,中秋之夕元武帝携诸妃嫔泛舟于禁苑太液池,“月色射波,池光映天,绿荷含香,芳藻吐秀,游鱼浮鸟,竞戏群集。”又彩帛装饰华丽小舟采莲摘菱轻快便睫往来如飞又是另一番怡然自得景象。

到明、清两代除中秋祭月供瓜果月饼外,还置月宫符像,上画月神月宫,金碧缤纷,还供彩塑“兔儿爷”,头戴冠帽,身披甲胄,或骑于虎背或身后插旗幡,俨然大将风度粗拙可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