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4|回复: 0

重视“开房找我”背后的民意焦虑

发表于 2013-5-31 08:49: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网友通过“开房找我”这种夸张的调侃,正是希望唤起法律、制度、政府、学校乃至全社会,为孩子提供更有力的保护。

  如何保护未成年女孩,是近日舆论热议的焦点。据统计,自5月8日海南万宁“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起,20天内至少有8起校园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这引发了社会呼吁保护小学生。据报道,连日来,很多网友微博发图“校长,开房找我,放过小学生”。

  毫无疑问,“开房找我”是一种带有恶搞色彩的行为艺术。既然是行为艺术,就不能仅看到字面上表达的内容。不过也有评论者批评这种行为艺术,把严肃的问题消解成了娱乐行为。

  行为艺术是否消解了严肃的未成年人保护议题?不可否认,微博上个别“开房找我”自拍或PS照片,带有单纯找乐或借机营销的色彩。但大量翻阅此类照片及相关评论会发现,多数人的心态并不是娱乐。在几乎所有语境下,“放过小学生”都有其严肃的表达诉求,类似“救救孩子”。

  人们有对社会丑恶现象发表意见的权利,也有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与其揣测行为艺术背后人们的心态是否过于娱乐,不如思考,为何这样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获得如此多响应?

  很显然,这一行为艺术首先表达的是公愤。人们通过恶搞、夸张的方式,来谴责校园性侵。校园性侵案件频发,而且很多犯案者还是本应起保护作用的教育工作者,公众的愤慨之情可想而知。

  随着案件详情的曝光,似乎也让公众看到,现在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不力。比如,河南桐柏县54岁小学老师杨某猥亵女生被批捕,媒体却发现他在2010年至2012年的师德考评中均为合格。师德考评非但没有发现问题,反而为他提供了伪装。还有,多起学校性侵案暴露出共同的特点:多名女生被长期侵犯,却没人主动报告家长或学校,最后事发往往是偶然。可见案发的学校,性教育缺失等情况普遍存在。

  人们公开表示“开房找我”,虚构这样一种情境来“保护小学生”,透露出无力的焦灼。这种夸张的调侃,正是希望唤起法律、制度、政府、学校乃至全社会,为孩子提供更有力的保护。

  听到一声声“开房找我”,更要听到这背后关于“救救孩子”的民意焦灼。

  5月29日,最高法要求,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该重判的坚决依法重判。昨日,习近平表示,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这些都是对民众呼声的积极回答。希望更多法律和制度的执行者警醒,社会愈加敏感而负责,让更多的孩子免予伤害。尤其希望教育部门多倾听“救救孩子”的呼声,切实负有责任,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西坡

来源:中新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