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正方】管理要从“愿”出发
23日上午,网友在微博中爆料:在郑州市第八大街与经南三路交叉口附近。环卫工和绿化工反映上班必须穿印有个人名字的工作服,否则罚款50元,且拖欠工资三个月。(5月24日大河报)
事件一出现,一时间引起了“实名制”上岗的热议。听到环卫工自嘲不如劳改犯的呼吁,让众人打开了激烈碰撞的火花。实名制上岗是工作的一种监督和管理,但把名字印在衣服上,确实伤自尊。
众所周知,无论是娱乐场所、银行、售货员的工作人员,以及家政保姆、志愿者、协警员等多种岗位都在实行挂牌上岗。他们在自愿的情况下接受时时监督,促进自我工作的改进。而强制性惩罚的方式,逼迫穿印有个人名字的工作服上岗,实质上是一种人身权利侵犯。
从环卫工后背上的名字、电话、单位显示来看,虽是管理者的一种创新之举,但没有考虑环卫工内心的顾虑。作为城市卫生的“清扫者”,在社会的角色穿插中,与体面的劳动者相比,始终心中存有自卑感,认为他们的劳动上不了“大堂之店”,默默地劳动,是他们的初衷。
工作在社会上的基层农民工,性格比较直爽,有踏踏实实的敬业精神。无论严寒酷暑,他们总是战斗在每一个角落,无悔地从事自己的那份岗位。春节晚会上曾有过一句名言:上翻三代也是农民。笔者认为,不要把“劳动最光荣、劳动不分贵贱”的话放在嘴上,要本着相互自愿的原则,为农民工的权利着想,不能想出一折就是招。
管理者与工作人员沟通为主,事先征求意见,大家是否同意。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达到共识,不要一味地造“奇”弄“新”;可以尝试胸前挂一标志徽标,以表明自己的身份和监督主体。
无论什么岗位,无论什么角色,一定要以“愿”出发,充分显示出“以人为本”中华美德。(张继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