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8|回复: 0

文明难道要用“伤自尊”来培养?

发表于 2013-6-2 17:56: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过一次马路,就伤一次自尊!”面对兰州市相关部门针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采取的措施,一些市民发出这样的感慨。

近日,在兰州市一些交通繁华路段,但凡要过马路,市民都要经历这样一幕:交通协管员手拉一根长五六米且标有中国式过马路的丝带,将过马路的行人拦在斑马线外,待交通指挥灯“绿透了”,再松开丝带放行。

兰州市相关部门自行制作了一批绿丝带发放给城关辖区有劝导员的十字路口,以半约束的形式来规范行人的守法意识,旨在为文明交通、平安出行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但这样的做法却得到了网友的吐槽:“我们兰州人真的需要这条带子吗?”

记者也多次亲身体验这种情况。说实话,被一根带子拦着的感觉确实不舒服,似乎没有这条带子,所有行人都会不顾红绿灯直接闯过去。虽然自己也能理解这是一些相关部门面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无奈之举。但还是想说,为什么我们的文明总要用不文明的手段来造就?还有没有其他更让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治理行人闯红灯行为?

采访中,有市民干脆说,与其用拦堵放行、简单“粗暴”的方式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还不如直接罚款干预。“这种做法多少有点伤自尊。”

自从有了中国式过马路的说法,闯红灯的行为就被高度关注。可以说,行人闯红灯的违法性质并不比车辆闯红灯的性质弱。随着舆论的广泛关注,随着北京等地针对行人闯红灯相继开出罚单,行人闯红灯的行为有所缓解,尽管和我们所期望达到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事实上,近年来,政府在对城市文明行为的引导上做了诸多努力。有些城市的交警部门还创新了文明劝导的管理手段,如在路口摆放“淘宝体”交通安全提示牌和聘请大学生志愿者上街劝导,这些都是很好的易于人们接受的方式,也值得借鉴。

治理行人闯红灯仍需要相关部门依法制定奖惩制度,加强引导,并创新文明的劝导方式,而不是仅靠简单的一条“伤自尊”的带子来规范。希望有一天,拦在我们面前的这条带子可以消失不见,行人文明出行的意识能够不断提高。文明出行,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给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