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职工心目中的明星
记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朱庄煤矿运输区钉道队队长——王辉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朱庄煤矿运输区钉道队队长——王辉,在钉道工这个工作岗位上3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着人生,擦亮自己的名字,成为广大职工心目中的“明星”。
王辉,中等个头,身材壮实,圆脸上隐含着刚毅的力量。1978年,初中毕业后他从阜阳老家招工来到朱庄矿,在运输区当了一名钉道工。从此,他便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苦、脏、累、险的煤炭行业。
刚参加工作时,王辉把全队职工都当成师傅,工作中,不懂就问,不会就学,随身带着小本子,把师傅教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下班之后,别的职工都聚在一起闲聊、打牌,他却一头钻进图书馆、阅览室,翻书本,查资料,学习钉道方面的知识。十年磨一剑。1988年,在朱庄矿举办的钉道工技术比武中,王辉取得了该工种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被推荐参加集团公司的钉道工技术比武,夺得了第三名。后来,他又被推荐到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进行专业技术学习。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钉道专业技师,并走上了班长、队长管理岗位。
一天中班,该区更换三水平大巷轨道快结束时,王辉在验收轨道中发现有一处轨道接缝间隙有6毫米误差,比《煤矿作业规程》规定超出1毫米,他立即要求职工把这一处轨道重新对接。青工孟献军不理解地说:“王队长,不就误差1个毫米吗?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又不影响行车,不需要重新接了吧。”王辉说:“误差1毫米,就是工程质量不合格,安全质量标准化不达标,当时没有什么,时间长了,轨道接缝间隙就会更大,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电机车容易出现颠簸、掉道等情况,你知道了吧。赶紧重接,不然就影响正常通车了。”说完,王辉和工友们一起干了起来。
轨道铺设的难题也就是轨道接头接不好,接缝间隙大,时间久了容易形成三角坑,使轨道下沉,易造成矿车掉道事故。王辉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不断地进行探索,改进施工方案,在轨道接头处缩小枕木间距,由《煤矿作业规程》规定的700毫米,缩短到300毫米,从而加大了接头的承受力和抗冲击力,轨道接头处几乎看不到缝隙。
“作为一名钉道队队长,关键要时刻想着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队长不是‘官’,只是一个排头兵,不能光叫别人干,而是要自己带头干。”这是王辉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井下二水平正石门更换轨道工作中,王辉身先士卒,带头搬运轨道,还不停地喊着“号子”给大家鼓劲加油,汗水浸湿了他的工作服,形成了一块块“汗碱”,但他毫不在乎,仍继续工作。当他看着电机车飞驰在崭新的轨道上时,王辉和工友们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钉道队最危险的工作就数从井筒往下运轨道了,把一根根轨道穿在罐笼底部的钢丝绳上,从井筒慢慢放下去,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马虎。王辉每班都在现场亲自指挥,认真检查连接装置,轨道挂的是否牢固、是否符合标准。看着一根根轨道安全地下放到井底,他才松了一口气。与王辉在一起工作的老工人韩梅海说:“王辉深知安全的重要性,他抓安全从不马虎,年年如此,天天如此。”
去年,王辉带领全队54名职工圆满完成了12000米轨道的更换任务,超计划2000米,杜绝了“三违”和工伤事故的发生,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钉道队被矿评为“五好”班组,王辉被评为“矿山功臣”。(陈召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