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8|回复: 0

就业难当反思教育结构

发表于 2013-6-2 18:17: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大学毕业生数量屡攀新高和用人单位缩减招聘计划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有媒体甚至称之为“最难就业年”。

面对就业难,教育部和各高校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教育部发文明确,反对性别、户籍、学历、高校类型等方面的就业歧视;各高校也相应从推动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特殊类型就业,引导和鼓励京外就业,鼓励创业,开展就业培训等方面着手。这些措施或许能收一时之效,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还需从根子上着手。

就业难的背后,既有经济结构的因素,例如知识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有数据显示,中国的第三产业只有43.1%,处于落后水平;更有教育结构的因素,大学盲目扩招以及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都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构成。

“大跃进”式的扩招,成就了一批巨无霸式的大学。这些大学以扩招为名,在“世界一流大学”、“综合性大学”的招牌之下,追逐潮流,盲目开设一系列本身无法深入经营且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专业,“法学热”、“金融热”都是这一现象的集中体现。

而目前对高校的评价,仍未脱行政化和等级化的窠臼。先是将高校分为三六九等,再是将大学分为一流二流三流。财政投入、教师资源都随之而动。在这种行政化和功利化的导引之下,高校趋之若鹜的是求大求全求名号求一流,而职业院校则处于被漠视被冷落被歧视的地位。

从年年出现的“用工荒”来看,目前最缺乏的恰恰是职业人才而不是大学生。高校扩招的背后,不仅使教育产业化功利化,更带来了资源配置的混乱。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厘清大学定位,发展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回归教育本位,应该是着手的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