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5|回复: 0

污染地下水企业只罚七万“失之于宽”

发表于 2013-6-2 18:24: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环保部近日通报了今年进行的华北六省市地下水污染专项检查结果,受检查的2.6万多家企业中,55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或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排放、输送或者存贮污水的违法问题。“88家企业罚了613万,平均到每家企业只有七万”,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服务中心督察诉讼部部长马勇说,“但污染地下水造成的环境影响要大得多。”

有信息披露,才有知情权;有及时查处,才有威慑力。环保部门集中火力的专项执法,有助于厘清公众对中国地下水污染的认识、澄清各色传言,也有利于体现环保执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捍卫“美丽中国”的环境梦想。眼下而言,要想让这次执法行动的效应最大化,可能还有两个方面需要努力跟进:一是对于相关污染企业,要从“相关”的暧昧表述到详细的指名道姓。更详实地告诉大家,是哪些企业、在什么时候、在哪些地域、对地下水造成怎样污染?二是惩治环境污染的板子不能太绵柔,“平均到每家企业只有七万左右”的罚单,估计和“罚酒三杯”也没多大差别。相较于违法收益,如果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则违规违法的野心必然猖獗。譬如有些地下水污染,如果情节严重、触犯相关法律,不仅限于罚款,或要承担刑事责任。

眼下的环保监督与执法,有人形容为“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这里固然有很多主客观因素在,但不容否认的是,罚单过轻、板子过软,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两会”的见面会上明确表示,对环境问题“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作为去进行治理”,“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