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恐媒、不拒媒,在“微政”时代,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学会用网、在网上更好地“说话”,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5月14日—16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共同建设的首个“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迎来了首批37名学员。他们是教育部直属机关的司局级干部。(5月30日人民日报)
新媒体环境,对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怎样的要求,领导干部在和新媒体打交道时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处理互联网舆情危机的能力?都在考验着当下的领导干部。无论是讲座,还是模拟演练,都是领导干部在当今“微政”时代的必修课;无论是消除恐慌,还是放下官架子,都是当下官员必备的素质。可以这样说,一个官员还沉浸在权力光环下的“自我陶醉”中,那就只会自说自话,而一个官员有了自知之明,才能会说话,会做事,做得好也才能说得好。
前国家总理温家宝说过,“说话、交流最大的技巧就是诚意。”诚意,是说话者的态度,是内涵,是精神,是骨子里的东西,这一点很难装出来。诚意出自对人和媒体的尊重,来自说话者的自身素质。笔者认为,官员无论在什么时代,要想会说话,就得会做人,做一个正直、善良,充满人文情怀的人。
是的,是要会做人、会做事、做好官,而不是只会做官,才能真正会“说话”。会做官的,只会打官腔,说官话,不仅惹群众嫌,他自己还会嫌群众素质低,干群关系当然会疏远、紧张。
所以,官员要会“说话”。第一是要放下“官架”,官员要转变观念,转变“官”念,从内心深处接受公众监督;官员要有诚意、要端正心态;在与群众、媒体交流中,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还要提升自身素质,不要抱着应对的心态,而是要把老百姓放到重要的地位上,要放下身段。
第二是亮出“胸襟”,党员干部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民众的知情权需要尊重,也要保护;消减情绪上的对立、缩小信息鸿沟,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端正自己的心态、站在媒体和公众的角度与老百姓坦诚相待,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对政务信息的合理需求,让政府在阳光下运行。
放下“官架”,亮出“胸襟”的领导干部,他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明白“要让一颗水不干涸,就得放进大海里”的朴素道理,自然会是个实干的好干部。行动胜过一切语言,有实绩为底气,语言能接地气,又何愁不会“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