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周末一早,本报31周年报庆活动征集公益梦想的1号梦想提出者文定萍和她的两个义工伙伴从龙岗赶到市区,见到记者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兴奋得一晚没睡好!我们的荟萃义工文艺队有希望了!”
距文定萍从第一次做义工,至今已7年,而她来深圳还不到10年。去年11月18日,她创办起了龙岗区荟萃义工文艺队,目前已经吸纳了200多名队员。由于文艺队八成以上的队员是一线外来务工人员,节目创作和编排遇到了困难,“我的梦想是有一位专业老师为我们提供免费指导,让我们为基层提供更高质量的表演。”
艰难创办义工文艺队
几年前,文定萍和一群爱唱歌跳舞的义工们聚在一起了。“我们在龙岗到处找能排练的场地,龙城广场、龙潭公园、社区空地,到处都去。”练舞时需要一面镜子看效果,大伙又到处寻觅“能看到影子的地方”。后来有人在龙园里发现了一块空地,正好面对一溜不锈钢的宣传栏,“虽然照起来模模糊糊,但大家还是高兴极了!”
文定萍把义工队伍中的感人故事原汁原味地写下来,就成了小品剧本;义工们从网上找舞蹈视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模仿;唱歌找嗓子亮的,逐字逐句地学……就在这样“流动排练”的艰苦条件下,文定萍和伙伴们也拿出了不少节目,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工厂、企业、社区……只要有需要,他们都去义务表演。
表演要服装和道具,经费怎么解决?“省!”文定萍告诉记者,大家凑钱到龙岗义乌小商品市场买便宜货,“一些店主得知我们是义工,就送些次品或布头,我自己裁裁剪剪、缝缝补补,效果也很好。”学服装设计出身的文定萍自豪地说。
2012年11月18日,文定萍向龙岗区义工联递交了成立荟萃义工文艺队的计划书,团队正式成立。在义工联的帮助下,他们每周能免费使用一次龙岗文化中心的舞蹈教室,南联社区服务中心也为他们提供了活动场地。
义工文艺队就像大家庭与文定萍同来的宋雁峰告诉记者,她是去年11月加入的队员,虽然才半年多时间,但她已经把义工文艺队当成了第二个家。“自从和大家在一起唱唱跳跳,到处演出,我走出了情绪低谷,开心多了。”
人人可以上舞台,人人都要管团队。文定萍说,200多人的队伍,每个人都是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去哪。高俊勇笑着说,自己是话剧组的,但也身兼拍照、看包等“后勤重任”,“文姐更不得了,编剧、主持、宣传、采购、跑龙套……啥都干。”因为工人们常常加班,难免有人临时来不了,于是每个角色都要安排A、B角。文定萍笑着说:“提前3小时换人的情况都发生过。以前出点临时状况就紧张,现在大家胆子也大了,上了舞台,都能演。”
遇到重要演出,文艺队会集中训练一两天,吃住就在文定萍家的出租屋。“有一次演出是在12月,20多人在我家住了两天。寒天打地铺,吃我做的蛋炒饭,大家依然很开心,演出也特别成功。”文定萍眼眶湿润了,“义工们都那么好,为了他们,我一定要努力。”
在深圳什么梦想都能实现
当初文定萍曾抱着打工赚了钱就回家的念头,但还是留了下来。“这10年,我从洗衣工做到了洗衣房主管,在电大拿到了大专文凭,在老家市区买了房子,儿子在深圳读上了公立中学,去年我还通过积分入户调了户口。”文定萍说,她已决定扎根深圳,因为在这座城市,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所以,当她从布吉义工队的QQ群邮件得知本报正在征集公益梦想时,马上写来邮件,希望为义工文艺队找一位老师。她说,有了好的老师,文艺队就能有更高质量的节目,影响力就会更大,就能把更多人从麻将桌、游戏房里招呼出来,投入到更有意义、更有趣味的活动中。
记者告诉她,本报正在着手为她的团队寻找一位优秀的专业指导老师,她的这个梦想一定很快就能实现。她笑得合不拢嘴:“我觉得非常幸福。真的,在深圳没有圆不了的梦。”
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