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居环境是市民十分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昨天下午,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市人居环境委主任刘忠朴做客本报“民生面对面”栏目,就深圳环境问题与市民、网友互动、交流。刘忠朴透露说,今年深圳将全面推行“河长制”,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力度,加快黑臭河涌整治,力争尽早全面改善流域水环境。
河流污染是城市环境短板
“从总体来讲,深圳空气环境质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是比较好的,PM2.5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谈到如何评价深圳的环境现状,刘忠朴说,从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我市人居环境状况来看,我市环境状况总体保持在良好水平。
刘忠朴披露一组数据:自2002年我市灰霾天突破100天以来,2012年首次降到77天,较2011年度减少35天,下降31%。2012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9.7%,优良天数较2011年增加3天。多数空气质量指标与上年相比有所改善。
“但是如果和香港、新加坡、韩国对比的话,深圳空气质量还是有差距的。”刘忠朴说,如果从大的环境质量来说,深圳的问题或者叫做短板还是河流问题。深圳经过30多年发展,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人口增长速度也比较快,深圳付出的代价是大部分河流被污染,而且相当一部分河流污染是比较严重的。
刘忠朴坦言,目前全市仍有50多条支流、河涌又黑又臭,是市民投诉的热点。下一步深圳要进一步加大河流污染治理。
推行河长制治污
“治河是目前深圳城市发展最大的难题。”刘忠朴说,“十一五”以来,市政府加大了河流治理力度,投入逾200亿用于河流治理,现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9座,污水管道4200余公里,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在中心公园的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龙岗河等都有改观。但河流治污仍然面临严峻形势,治河是政府部门一个最重要的任务。
刘忠朴介绍,今年我市将全面推行“河长制”,由辖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流域各河段也由辖区街道等负责人担任“段长”,落实责任。目前,“河长制”已在宝安区、坪山新区率先推行,今年将在全市全面铺开,加快黑臭河涌整治,力争全面改善流域水环境。
谈
灰霾天治理
市民对空气质量感受最为直接,对灰霾天气也最为关注。刘忠朴介绍说,最近市人居委对深圳灰霾天气变化情况做了一个统计分析:上世纪80年代,深圳每年灰霾天数30—40天。随着经济发展,上世纪90年代后,灰霾天数就超过100天了。2004年灰霾天数最多,达187天。
刘忠朴说,自2009年开始,深圳灰霾天数开始下降, 2012年是近十年历史上最好的年份,灰霾天数77天,而且呈现曲线逐渐下降趋势。作为政府责任部门,市人居委在对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VOC污染、扬尘污染等系列举措,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相信我市今后空气质量会比现在更好。
谈
排污权交易
刘忠朴说,碳排放交易,深圳做得比较好了。深圳是一个国家低碳城试点区域,这个工作主要由发改委抓。目前有几百家企业都参与了碳排放交易,这么发展下去,对深圳生态环境、对深圳发展质量肯定有好处。
市人居环境委负责排污权交易工作,这跟碳排放有点相近。这项工作做了快两年了,目前已经有制度设计,有700多家企业进入到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主要由省政府统筹,我市按照省政府要求作了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准备,到今年年底会按照省政府要求启动排污权交易。
谈
黄标车淘汰
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是空气环境改善的关键,也是一大难点。刘忠朴透露一组数据: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200多万辆,其中黄标车26.35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1.7%,但其氮氧化物和PM2.5排放量分别为3.85万吨和0.54万吨,占全市机动车排放总量的48%和40%。
“我市将优先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重点治理重型柴油车,加快黄标车淘汰,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刘忠朴透露说,2015年7月1日起,我市将对黄标车全面限行。同时,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2013年年底前推广应用国IV柴油,国IV柴油应用推广半年内对柴油车执行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2015年年底前推广应用国V汽油,并对汽油车执行国V排放标准。
谈
机动车数量调控
针对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的形势,不少市民关心,深圳会否采取措施限制机动车增长?刘忠朴表示:“限制机动车增加,北京、上海、广州采取了措施。据我所知,深圳的相关部门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计划。我个人主张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市场调节的手段来控制或调节汽车总量。”
关于机动车排污监管,有市民建议借鉴香港做法,机动车路边停车等候,超过一定时间要熄火,否则要被处罚。
刘忠朴回应说:“香港应该是从去年已经开始实行这一做法的,此举污染减排总量还是比较大的。深圳汽车总量比香港多不少,车辆在等人或者办事期间,超过3分钟怠速状态下,需不需要熄火?这个问题可以探讨。我本人支持这种做法。”
现场问答
市民代表王薇:原特区内外环境面貌还存在明显差距,我市如何加快环境一体化工作?
刘忠朴:原特区内外的环境设施差距是比较大的。比如管网,原特区内南山、福田、盐田、罗湖整个管网系统比较完整,污水收集率很高。但是原特区外,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太多,目前在加快投入建设中。此外,原特区外相对来说生态的空间比较大,今后除了在污水河流治理方面要强化之外,还可以多搞一些人工的生态湿地,适当增加生态绿地、林地的面积,对已有的山体、水面都要加强保护。
市民代表阳世红:目前深圳正开展大规模地铁建设,一些工程因野蛮施工,破坏道路环境。还有不少工地噪声扰民,请问环境主管部门在这方面有何措施?
刘忠朴:噪声扰民确实比较突出。深圳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噪声主要来自于工地。对此,市人居环境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执法一定要严格。晚上11点后,不能再施工。二是对市民投诉,执法人员要快速反应,立即赶到现场,马上解决。三是对违规施工企业,执法人员要主动出击,要求企业整改。要严格执法,该罚款罚款,该停工要停工。
网友“明天更好”:前段时间广东发现有一些镉超标大米流入市场,这与土壤污染是否有关?深圳土壤环境状况如何?
刘忠朴:隔超标大米事件引出土壤状况问题。市人居环境委每年对深圳水库和西丽水库底质、深圳河口等11个河流监测断面的底质及全市主要“菜篮子基地”土壤开展常规监测工作。历次调查数据表明我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处于尚清洁水平。2012年,我市启动深圳市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人居环境委会适当公布有关土壤的相关信息。
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