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有句话说得好: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节俭朴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近年来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人的思想受到金钱观和物质欲的影响,开始追逐奢侈之风,进而攀比、浪费,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的诟病。
今年,国家开始了“公款吃喝风”的大力整治。在公共场所进餐,有剩菜剩饭习惯的人要小心了,你可能因此受罚。28日,从武汉市文明餐桌行动领导小组会上传出信息,武汉将对宾馆、饭店、餐馆、学校食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剩饭剩菜行为制定处罚办法,现征集市民建议、意见。(5月29日《武汉晚报》)
笔者单位有一位已退休老职工,现在已经90多岁了。笔者询问他高寿的秘诀,言谈间发现他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清雅素淡的习惯,一身洗得泛白的藏蓝色涤卡中山装据说已穿了十几年了,家里面的陈设简单朴素,仅有的沙发茶几都是以前的老式实木家具,虽旧却擦得发亮。老人是最看不得别人浪费粮食的,看见小孙子不小心把一粒米掉在了地板上,他赶紧捡起来放进了自己碗里,嘴里面还叨叨着不珍惜粮食的种种不好。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老人家庭困难吧,其实老人的家庭生活的确不算困难,自己有一份不错的退休金,儿子还是一位科级领导干部呢。老人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知节俭的做法,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节俭观课程。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节俭行为和浪费行为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正如上文中的老人一样保持着良好的节俭传统和美德,是一种坚守和执着。对于人们的浪费行为要想立即刹住也并非易事。就如报道中谈到的对“剩菜剩饭”进行罚款,也是通过强制手段促使人们回归俭朴的一种手段。如处理“中国式过马路”的做法一样,通过处罚款等强制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浪费行动的发生。在处罚的过程中应该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阶梯式处罚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加强监督落实,处罚不是目的,通过处罚使人们在餐饮中形成节俭的习惯才是真正的目的。
笔者单位在职工餐厅用餐时积极开展“光盘”行动,做饭前根据用餐人数仔细测算用餐数量,用餐时要求所有饭菜必须吃光,份饭的吃不完“兜着走”,桌饭的包干到户,转盘每转一轮,每人要吃一块转到眼前的菜肴,最终也就剩一点菜汁,这样做得好处是既保证了每个人都能够吃到每一道菜,而且一点儿也不浪费。因此,在对待“剩饭剩菜”时,还需要加强宣传,如“光盘”行动一样,利用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向人们灌输节俭美德和浪费可耻的思想,可在各大媒体以及餐厅显眼位置多做“光盘”行动的宣传片、宣传板块,通过各种正面材料的宣传增强人们的节俭观念。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是我们最为敬畏的东西,绝不能浪费。让我们从我做起,形成良好的节俭习惯,就如对待生活中的不随地吐痰、随手关灯等小细节一样,让我们从管好自己的饭碗开始,吃光每一粒米,吃完每一盘菜,从今天开始,做到每一餐都不浪费饭菜,使这个做法形成一种习惯,坚持下去,捡回被我们逐渐丢失的节俭美德!(蒲永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