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89|回复: 0

(渔农)洞庭湖电打鱼者的自白 希望儿女们能划出这片大湖

发表于 2013-6-8 14:20: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2年10月9日,东洞庭湖。从拘留所出来后,岳阳渔民刘立每天都会到码头看看自己的船。

他说,哪怕是用他做桨,只希望家族的轮回到此为止,儿女们将来能划出这片大湖。

中秋之夜,月朗星稀,湖面平静。渔民刘立驾着渔船进了东洞庭湖。

回家已是6天后。一脸疲惫的他却被父亲扇了一记耳光。

刘立刚从岳阳县公安局拘留室出来――因电打鱼被抓,中秋次日,他被行政拘留5天。

父亲扇完刘立后,双眼通红地跑到船头,点上三炷香。“他在敬神,替我求湖神原谅。”刘立说,点香、放炮是渔民祭拜湖神的仪式。刘立是渔民,他的父亲也是渔民,爷爷还是渔民……渔民这个身份,可以追溯到他自己也说不清的先祖。

至今,没人敢把刘立用电打鱼的事,告诉他86岁的爷爷。   



总是想改变,却总也逃不掉的宿命

10月10日,刘立来到东洞庭湖的渔港码头,他想要回自己的船。这里有岳阳县渔政局的工作点,刘立的渔船被主管部门扣在这里。

刘立今年35岁,是东洞庭湖里的中生代渔民。与那些前辈渔民相比,他明显要“潮”一些:穿着一件心形领口的白色T恤衫,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脚蹬一双黑色皮鞋。

刚上码头,有熟悉的渔民朝他揶揄:“关了几天后,人变白了嘛。”刘立脸刷的红了,尴尬地笑笑。他知道,对于一个真正的渔民来讲,电打鱼者“就是湖里的祸害,好比碗里的老鼠屎”。

中秋节那天晚上,是刘立今年第二次下湖捕鱼。自7月1日开湖后,他和合伙人罗定贵一直飘荡在湖里,整整60多天没回家。尽管最多的一天,他们可以捞到600多斤鱼,但他们这趟捕鱼下来,总共只有6000多元的纯收入。

刘立常用的打鱼方式是罾(音“曾”)钩。先撒下一张渔网,然后他和罗定贵的两艘渔船齐头并进,把马力开到最大,通过速度把鱼控制在网内。

“这样捕鱼需要耗费大量的柴油。”刘立说,一天的油费超过200元,在湖里60多天,他们一共烧了1.8万元柴油。

在湖里辛辛苦苦转了一圈,还赚不到什么钱,刘立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改变这种命运。

刘立有一对儿女,大女儿11岁了。为了让儿女们有个好环境,他在岸上租了一个30平米的小房子,妻子就留在家里专职带儿女。“有好环境,才能好好读书,有知识才能改变当渔民的命运。”

10岁的时候,刘立就跟小他两岁的妹妹独自生活。那一年,他读小学二年级。那个时候,他的父母长期在外打鱼,兄妹两人除了读书,还要养猪补贴家用。繁重的劳动,又无父母照应,刘立的成绩如同“四大家鱼中的青鱼一样,栖息在底层”。初中还未毕业,他就辍学了。

刘立说,在他们班里,像他这样的渔民子女共有20多人,只有一人后来考上了大学,在外面找到工作,其他人则全部做了渔民。

期待改变渔民的身份,刘立说,这至少是他爷爷就有的梦想。他的爷爷刘洪林,有9个子女,刘立的父亲刘高山是老大。不过,除了两个远嫁的姑姑,其他子女无法逃脱做渔民的命运。

代代相承的渔民,代代相同的日子

这是一个延续数代的渔民家族。关于这个家族和洞庭湖的故事,刘立了解到的,最远能追溯到他爷爷。

刘立的身份证上,住址显示为岳阳县。其实,他的老家在华容县。刘立说,户口地址虽然变了,但这个家族始终是在洞庭湖里轮回。

他爷爷刘洪林是捕捞队最有资历的渔民。前年,众儿女凑钱,给他在湖边买了所小房子。老人终于结束了湖面漂泊的生活,成为这个家族里唯一在岸上真正有产业的人。

除了这所房子,老人另外的财产只有一艘小木筏。这艘小木筏他死活也不肯卖。

刘立说,爷爷一辈子只相信一个道理,洞庭湖的渔民一生就属于这湖,完全就是“鱼儿离不开水”。如今,天气好的日子里,老人还会驾着船去湖里钓鱼、撒网。

刘立出生在卫生院。与父辈们都在船上出生相比,刘立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

两岁之前,刘立随父母在船上生活。“船上是什么日子啊!”他说,没有当过渔民的人很难明白一个渔民的艰辛。

“风雨天,渔船上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或者就是直接在太阳下暴晒。”刘立说,渔民的生活就是一个简单的轮回,打鱼、补网、撒网、修船。代代相承的渔民,代代过着相同的日子。

只有遭遇的危险会不一样,因为洞庭湖的风云莫测。

刘立说,他妹妹出生不久,父母出去打鱼,把她裹在一张毯子里,却不料小家伙突然翻身,滚下了渔船。“兴许是毯子裹得厚,妹妹掉到湖里没有沉下去,直到父亲回来后才发现,真的好险。”

刘立说,这样的危险几乎每年都有。他很小的时候,有一年“三月三”,父亲将船停在一块湖洲边,突然起了风暴,风雨袭来,波涛汹涌,船眼看着朝湖心方向滑去,一旦落入风暴眼中,后果不堪设想。父亲用力将竹竿插进湖底,自己跳进水里,一手抓竹竿,一手抓住船,这才稳固住渔船。

这次风暴后,刘立被父母送到岸上的外婆家。刘立说,外婆发现一个怪现象,他一听到外面刮风下雨就会安静下来,还盯着外面看,“外婆说我是在担心父母呢。”

湖面越来越热闹,湖里越来越冷清

1995年,刘立初中辍学后,正式随父亲下湖捕鱼。

刘立说,靠水吃水的渔民,温饱不成问题,但要想赚大钱,有些遥不可及。

“渔民真正能赚钱的时间只有半年,其余时间基本无法作业。”刘立说,冬天水浅无鱼,政府还划定禁渔期,比如,东洞庭湖的禁渔期是每年3月1日到6月30日。

去年,刘立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船。他的父亲辛劳大半辈子,唯一的财产也就一艘渔船。而且,刘立的渔船造价超过4万,比父亲的船值钱。

刘立说,在洞庭湖里30多年,他从未看到哪个渔民在湖里发家致富。渔民的收成依靠两个方面,一个是老天,一个是政府的政策。

老天不会有多大变化,但政策确实改变了一代代渔民的生活。比如,政策的支持,让渔民们的渔船越来越先进;又比如,政策让他们从华容来到岳阳,他们找对象的范围扩大了――刘立的奶奶是渔民,母亲则来自农村,而他的妻子跟他是初中同学。

刘立说,他希望更多、更好的政策能普及到渔民身上。以他本人为例,他成家之后,和父亲户头分开,但只有父亲有捕捞证,凭借该证,父亲可以获得各种补贴,每年有数千元,而刘立就享受不到这些政策。

岳阳县渔政局局长李德军介绍,岳阳县目前有600多人持有捕捞证,政府对持证渔民每户每年补贴7000多元。但是,活跃在洞庭湖的渔民约有1.8万人,“倘若捕捞证完全放开,一个渔民生下几个儿子后,又人手一证,这不但不利于保护洞庭湖的资源,也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

刘立说,他希望更多政策惠及渔民,也希望更多政策保护洞庭湖。

他记得当年刚刚随父亲打鱼时,洞庭湖里,有白鳝、河豚等等。但现在这些鱼,几乎见不到了。湖面更加热闹,湖里却越来越冷清。

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负责人介绍,据他们不完全统计,1980年代,洞庭湖里有120多种鱼类,如今常见的只有10余种。

“只希望儿女们能划出这片大湖”

鱼越来越少了,更应该休养生息、合理捕捞,这个道理,刘立以前知道,现在更懂。

但是,他就是禁不住电打鱼“低成本、高效益”的诱惑。“有什么法子,总要想办法谋生。”刘立反复说着这样一句话。

今年第一次出湖捕鱼后,刘立发现,今年的禁渔做得不错,同时,他还看到湖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非法捕鱼:摆迷魂阵、网围、电打鱼等。

刘立说,当时在君山壕坝及洞庭湖核心区红旗湖、七星湖、八仙台水域,渔霸们铺设的网围、布围、迷魂阵、电捕鱼、滚钩铺天盖地。

第一次捕鱼没赚到什么钱。刘立说,想着双节就要来了,要多赚点钱过个好节,他就和罗定贵商量用电打鱼。

电打鱼的事,他自然不敢告诉父亲和爷爷。在市场上买下电打鱼的非法捕鱼设备后,他们也只敢在夜里偷偷安装,生怕被同为渔民的邻居看到。

农历八月十四,刘立和罗定贵在旧货市场转了一圈,又花700元买了电网、电瓶等工具。

中秋节当晚,刘立和家人团圆后,和罗定贵驾船来到大桥下偷偷安装设备。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电打鱼,两人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点,才撒下第一网。

第一次收网,刘立就感觉沉甸甸,他瞄了一眼,算下来大概有“两三百斤”。

渔船的轰鸣声以及既怕且喜的心态下,两人没有察觉到渔政快艇正在迅速向他们靠拢……

次日,刘立被处行政拘留5天,和他接受同样处罚的还有5个渔民。

刘立说,大家都被关进了同一间拘留室,奇怪的是,没有人抱怨自己运气不好,只是悔不当初。

据李德军介绍,双节期间,岳阳县渔政局、水上中心派出所,现场抓获非法电捕鱼船10条,缴获渔获物近2000公斤。岳阳县公安局水上中心派出所对非法进行电打鱼的刘某、邢某、蔡某等10人依法予以行政拘留。

10月10日,在东洞庭湖的渔港码头,刘立说,他愿意接受包括拘留在内的各种处罚,只想要回自己的渔船,这是他的生存之本,也是他的宿命。

说这些话时,刘立一直远远地望着江面,他说,哪怕是用他做桨,只希望家族的轮回到此为止,儿女们将来能划出这片大湖。

来源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