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92|回复: 7

[过往征文] 古文里的安全

发表于 2013-6-11 01:06: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古文里的安全

     每年的六月都是安全生产月,全国各地企业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活动,旨在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消除身边的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在以“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个安全生产月到来之际,让我们翻开中华民族浩瀚的文明历史,看看古人是如何看待安全的……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中功臣魏绛提醒国君晋悼公的一句话,讲的是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的情况,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就能避免灾祸的发生。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提醒我们要时刻具有忧患意识。
    “医者理也,理者意也……理言治,意言识,得理与意,料理于未见,曰医。”是《续医说•吴恩序》中的一段话,强调的是行医治病,贵在思考,也在告诉我们处理安全中的问题时,千万不要蛮干抢干,而是要认真分析思考,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作出科学的判断。
    “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燃为之防,发而止之为之救,行而责之为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东汉荀况《中鉴••杂言》中有这段话,对企业安全管理者很有启示,要想保证企业安全平稳运行,就必须将安全预防工作放在首位。
    “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魏文王问扁鹊》文中扁鹊的一席话,借三兄弟医术的高低,说明“治病预防为上”的道理;而在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文中扁鹊所说的“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则道出了小隐患不除,必然带来大危害不绝的道理,强调了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的这段话,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读完后令人深思:安全管理工作就是要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安全万无一失。
    我国古代文献书籍中有关于安全的知识和理念的记载,如今仔细读来,依然是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李俊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1 07:54:59 | 查看全部
原创?转载?原创精品?请李老师重新编辑选择分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09:16:45 | 查看全部

回 1楼(胡云峰) 的帖子

谢谢胡老师提醒,已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1 09:21:14 | 查看全部
纵横开阖,议古论今,理清安全脉络,为安全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感谢李老师对活动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09:45:25 | 查看全部

回 3楼(胡云峰) 的帖子

胡老师太过奖了,
好活动一定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1 11:02:36 | 查看全部
好文,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8 15:53:18 | 查看全部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 15:49:2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