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188|回复: 14

热点聚焦·侃谈班组30年之16:技术比武季节话比武(中)主持人:王兰英  秦晓

发表于 2008-9-19 17:11: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主持人评】


        如何医治当今技术比武所患“痼疾”?当今许多企业在如何让职工技术比武“贴近生产技术、贴近实际需要、贴近每个岗位”上展开思考和探索



职工技术比武急需套路创新


■王兰英  秦晓琳


      我国企业常年不断开展的群众性技术大比武活动,在硕果累累、成就了众多技术大拿和明星员工的同时,却在今年的技术比武季节里不同程度地患上了“厌战症”、“逃避症”、“专业户症”、“漠视症”等病征,呈“亚健康状”。说实话,许多班组职工之所以对技术比武产生不满、抱怨、无奈、困惑等负面情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一方面让职工天天学习,日日操作,年年比武,岁岁练功,一方面却又无视“年年老一套,岁岁旧面孔,少数人有为,多数人观望”的比武现实。殊不知,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天天吃,都会难以下咽。曾一直受职工欢迎的技术比武活动其实也是如此,急需推陈出新、套路创新!力争创建职工技术比武的良性运行机制,让其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

      这里所说的创新大概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从企业当今职工技术比武的实践看来,创新职工技术比武的方法不胜枚举,但目的大抵是实用!要考虑企业需求、职工需求、社会需求,只有植根于需求,才能找到更多途径,才能进行有计划的布局和运作,才能让工人在对技术比武有新认知的前提下,踊跃参与。

      目前,从全国总工会“千万员工素质大提升”工程,到各企业的“建学习型组织、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无论是在制定企业的技术比武阶段规划,还是年度安排、措施,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进行着如何让技术比武贴近生产技术、贴近实际需要、贴近每个岗位的思考和探索,力求通过不断完善比武机制、拓展比武项目、更新比武内容、找准比武切点、增添比武措施、扩大比武范围等举措,让技术比武的目标更明确,过程更充实,项目更多样,形式更丰富。

      今天,我们把众多企业的思考、探索和成功做法搬上报纸,在让大家看到企业改革开放30年中职工技术比武发展史的同时,还想帮一些依然处在困惑中的企业和班组职工,理清思路、走出“瓶颈”,再造职工技术比武新平台,从而更好地让班组职工在这个平台上成长、成才、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7:16:17 | 查看全部

Re:热点聚焦·侃谈班组30年之16:技术比武季节话比武(中)主持人:王兰英 秦晓琳

题图:“平时也是一样的干活,可是比武让我们的操作更规范、动作更标准,在竞技中证实自己,为班组为队里赢得荣誉。”这是黑龙江省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第二油矿采油女工李国红说。

                                                       田春艳摄

r2010.tif (531 KB, 下载次数: 2)


r20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9 17:19:10 | 查看全部

Re:热点聚焦·侃谈班组30年之16:技术比武季节话比武(中)主持人:王兰英 秦晓琳

祝贺祝贺!看来技术比武还有(下)啊,大家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9 17:25:57 | 查看全部

Re:热点聚焦·侃谈班组30年之16:技术比武季节话比武(中)主持人:王兰英 秦晓琳

祝贺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9 17:32:47 | 查看全部

Re:热点聚焦·侃谈班组30年之16:技术比武季节话比武(中)主持人:王兰英 秦晓琳

祝贺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9 20:14:31 | 查看全部

Re:热点聚焦·侃谈班组30年之16:技术比武季节话比武(中)主持人:王兰英 秦晓琳

祝贺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9 20:26:11 | 查看全部

Re:热点聚焦·侃谈班组30年之16:技术比武季节话比武(中)主持人:王兰英 秦晓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9 20:36:18 | 查看全部

Re:热点聚焦·侃谈班组30年之16:技术比武季节话比武(中)主持人:王兰英 秦晓琳

祝贺兰英大姐及秦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9 20:37:45 | 查看全部

Re:热点聚焦·侃谈班组30年之16:技术比武季节话比武(中)主持人:王兰英 秦晓琳

技术比武:应该比实力不是比记忆

  《工人日报》9月13日“班组天地”中的“比技能还是比背功”一文读后感慨颇多。的确在有的企业中那种凭借记忆来参赛、比武的,虽不全是靠记忆来争得功名,但的确是有一部分人是沾了记忆的光,是靠死记硬背一些“圈定”的试题来力拔头筹的。在企业。我们追求的实力是技术而不是考题,是实用本领而非夸夸其谈。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怎样的考试,最终一个目的就是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最终能够购用真实的技术来为企业作出贡献这才是最根本的。
   诚然,实力的积淀并非一朝一夕或者几道死记硬背的考题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也不是由理论而没有实践就能够服众的。所以作为新一代的产业工人,我们不是怕什么考试,而是害怕文不附体不合口味。
   无论是理论上的考核还是技术上的考核都是对一个人工作能力的检验,都是在提高产业工人整体素质,这的确是一件好事。但考核不能以偏概全,而要有这对性地进行,要分出主次来进行,这样才能提高工人学技术、比技术的积极性。如果考核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不仅起不到考核作用,还会挫伤工人比学赶帮的积极性。所以说考核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尽显其中。
   我们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考核中就是针对某项工作展开考核的。比如三车间车床较多,技术性较强,他们就在车床加工上面做文章;八车间数控机床较多,就在数控机上面考核你的实力;学习工序检验的就在本岗位考核你的应变能力;质量检验的就考核你对质量的把关和认识……如此等等不但靠出了技术,而且还极大调动起职工愿考、敢考、会考的热情,也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考核是带有功利性的,没有功利性的考核只会让人处于麻木状态,只会让人支差应付,其作用只会收效甚微。所以说无论是怎样的考核,二者都要兼顾,放弃任何一种考核都会事半功倍。

河南省孟州市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 薛凯敏
邮编454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9 20:49:05 | 查看全部

Re:热点聚焦·侃谈班组30年之16:技术比武季节话比武(中)主持人:王兰英 秦晓琳

热烈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