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6|回复: 0

高考重于孝亲是教育之痛

发表于 2013-6-13 13:17: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浙江考生沈伟豪在家长和学校近千人的掩护下,终于完成了高考,却永远失去了在父亲去世时刻孝亲的机会。

我们无法不为“扯谎者”对考生细致入微的呵护而感动。在当前语境下,处在与沈伟豪直接相关的旁观位置,很多人可能会作出相同的选择。即使征询考生本人的意见,他很有可能会强忍悲痛参加考试,因为他会觉得这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

高考重于孝亲,几乎成了当今社会的共识,而这正是现行教育的可悲。

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承载着父母和四位老人的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仍然是底层孩子最美的梦想;十年寒窗有没有收获,关乎家庭荣辱,还关乎学校的成败,如此价值压力,足以构成“高考重于孝亲”的理由。

如果考生作出另外的选择,也许不会这么感动,却符合人性道德。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正是这样,不要说读书,哪怕是当官,也要以孝亲为重。宋代张昌寿在朝做官,得知失散50年生母的线索后,弃官四方寻找,终于在陕州遇到已经七十多岁的生母。

古人说“唯有读书高”,殊不知,这读书主要是学仁义道德,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小心谨慎,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学有余力,而后学文,这文在古代指“六艺”等学问,相当于现在的理工科艺等知识。

不必怪沈伟豪七十多岁的爷爷,不必怪学校老师和校长,不必怪考生母亲来圆谎,更不必怪湖北考生刘一芃的母亲在“天堂”给儿子写信。当我们还无法校正已经走偏的教育理念时,这样的事还会发生。因为大家都以为这就是“爱”。

有如此“爱”的教育,社会上就有人为了所谓事业而不侍候病榻上的亲人,不奔丧,却引以为荣;也有人为了私利不顾人伦,不计成本。

一场考试,家长和学校让孩子付出“孝亲”的代价,人性“被泯灭”,这样的教育大有反省的必要。“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亲何时重于高考,教育必将重现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