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3|回复: 0

跳出独木桥思维看高考

发表于 2013-6-13 13:20: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有数据显示,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12万,这一数字已经连续5年下降。而据教育专家统计,今年全国放弃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约为100万。就在人们的目光聚焦于高考考场内的同时,这些考场外学生的命运同样引发了热议。

100万人弃考,如果不明就里,很可能会被这个数字吓一跳。然而,从各方分析来看,这100万弃考者,其流向是比较复杂的。既有主动放弃的,比如选择“洋高考”而出国留学;觉得成绩不好而退却;在就业压力下直接转入劳动力市场。也有“被弃考”的,尤其在一些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学校,为“提高”升学率,动员或者强迫成绩差的学生退出考试。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弃考原因的多样化,既有时代发展变化的因素,也有诸多现实的无奈,但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些学生不再挤高考这座“独木桥”,转而寻求其他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使我们对今天的高考有了新的观察视角。

30多年前,当中国百废待举之时,邓小平毅然决定恢复高考,让天下读书人振奋不已,也开启了一个宏大的社会流动进程,无数人的命运因高考而改变,“大学梦”是多少学子孜孜以求的梦想。即便在今天,高考仍然是国家选材的重要渠道,也是平民子弟改写人生的一大契机。教育部长袁贵仁就说过,我们不能取消高考,取消了高考,穷人更占不到便宜。

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随着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同时,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由此带来的结果,一是高考“选拔尖子”的特征愈渐淡化,而是凸显对广大高中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考查检验。二是“一考定终身”正在成为过去时。进了大学门,并不意味着能端上金饭碗。大学生的发展前景,与教育专业设置、学生自身能力、经济社会形势等变量都有关系。比如,今年虽被不少人称为“最难就业年”,但大学生找工作难与企业招不到满意人才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高考固然是一场大考,但在人生和社会的考场上,走过高考时间,其实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需要跳出“独木桥思维”来看高考。对教育而言,应走出分数崇拜和升学率指挥棒的误导,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宽松的平台。而对整个社会而言,更应读懂弃考背后的发展焦虑,用公平正义的力量,打造包括高考在内的多元化上升通道,让现实的阳光以更多角度照进每个人的梦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