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76|回复: 0

高考祭拜,错装了的“减震器”

发表于 2013-6-13 13:22: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与今年高考同步进行的是这样的场景:上海孔子很忙,北京国子监很挤,武昌高考妈妈则坚持“吃鲤鱼、穿红衣、踩对号鞋,最后不忘去归元寺”。全国高考扩招之后,参考人数逐年下降,入取比率却逐年攀升。可是今年高考进行中的祭拜剧情却依旧跌宕起伏,成为林林总总的高考攻略中,夺人眼球的一道人文风景线。

高考祭拜不是简单的“临时抱佛脚”。从过去的“考上太难”逐渐演变到今天的“考不上也难”。面对越来越成为大众化教育延续门槛的高考,人们在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上,却变得心灵无所皈依,只有通过朝拜神明人物,求得帮助、获得福报、消除灾难。人们沉重的高考忧患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

如果把社会发展比作一辆性能优越向前疾驰的汽车,那么这种车上一定要拥有良好的减震器,在经过崎岖不平的路面时,车中的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接下来减震器可以操控弹簧吸震后的跳跃,缓解汽车的震动,同时增强汽车的操控性。高考祭拜又何尝不是考生家长们自发的、错装了的困惑焦虑的“减震器”呢。

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高考这部全世界罕有的“际遇轮转大片”,从来都没有脱离改变命运的本质概念,而在阶层日渐固化的今天,高考更成为社会身份转换、人际关系流转的难得机遇拐点,考上好大学就会拥有好人脉,读上好专业就会进入好阶层,而只有拥有这些,才能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中占据制高点,而登上制高点的阶梯就是考生为之拼搏的分数。而这个分数还要在穿越“拼爹”、躲开“冒名顶替”、防范从天而降不可预知的恶性偶然事件,于是在文化图腾一样的神佛面前,在生活中根深蒂固的隐喻中,祈祷祭拜成为意念中的心灵慰藉和良好愿望。

应试教育表现在一考定终身,但实际上体现出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考生在教室里苦思冥想认真作答,高考妈妈们在寺院佛堂烧香助考,这个装错了的社会“减震器”

只能让社会列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飞奔时,遇到细小的问题都会产生巨大的震动。

社会这辆向前疾驰的汽车需要一个良好的减震器,以避免高考祭拜成为全社会的不能承受之重,同时增强社会发展的操控性和稳定性。当高考承担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承担着考生和家长的现在与未来时,给高考减负,给社会松绑,着实需要打造从容适应社会剧烈变化的淡定心态,安装缓解时代焦虑的高考减震器。

用营造宽容的、不拘一格考量人才的社会机制给社会减震,制定能力的考评机制,尝试发一张能力毕业证书,把高考的“独木桥”变成“阳关道”。随着高考扩招后,中国的高等教育日渐普及,企事业聘任、公务员招考录用等,不再把毕业于何等级高校作为考录基本条件和硬性规定,而是与毕业于高职或电大甚至没有学历的人一样一视同仁,从而发掘中国的比尔盖茨、培养中国的松下幸之助们。让高考成为社会的助推器,而不是人才分拣器,只有让社会的创造力与活力极大迸发,才能真正放松社会绷紧的神经。

实现高考的转身,果断改变当下的高考社会生态,建立社会能力的激励机制,多个视角识别人才,多个渠道推出人才了,让急速飞奔的高考列车因此减震,平稳理性向前运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