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4|回复: 0

粽子“甜咸”之争未尝不可

发表于 2013-6-13 13:36: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粽子到底是甜的还是咸的?这个问题在端午节假期里的国内各大社交平台上被争论不休,“硝烟四起”。支持者分为两派“互不妥协”,分别是支持甜粽子的“甜党”和咸粽子的拥趸“咸党”。

网友们甚至为甜咸二党选举出了领袖:“甜粽党党魁赤豆粽的拥趸公开表示对于千百年来的这一悬案一定要给一个说法,咸粽党主席鲜肉粽的粉丝也认为回答这个问题已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而神十航天员将在太空中吃豆沙粽的消息似乎让“甜党”占据上风,因为“甜粽已占领了太空制高点”。

评论风趣,嬉笑怒骂,喋喋不休的甜咸争论成了端午节假期里的一件“网络盛事”。你一句我一句的跟帖,让网友了解到我国多元的饮食文化。白热化的“斗争”中,谁都不会“急眼”,笑着争论的双方都是胜者。

其实多来些甜咸之争也未尝不可。前有豆腐脑儿甜咸之争上了白宫网站,网友们想让美国政府表态,后有粽子甜咸之争在网络上热炒,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成了舆论热点,热点背后,是文化顺着每一部电脑向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传播,让许多外国人知道了中国有豆腐脑儿和粽子这两样好吃的。这么看来,效果还不错。

其实就应该这样。板着脸宣传自身世界观、价值观的时代早已远去。国力不断增强,文化多元传播已成必然之势。“中国文化浩瀚壮阔”——我们总这么讲。可抽象的概念一股脑地摆在受众面前,不明就里的接受者只会脑袋发蒙。

宣传我们是好手,但好像只对自己人有效。外宣,仍面临着不可逾越的沟通鸿沟。咱们说的老外不愿听、不爱听、不想听,就是因为咱没研究明白传播规律,用自己的话语模板套人家的西式思维。自我感觉良好,却没人领情。

甜咸之争恰恰是个传播学样本,嘻嘻哈哈的让人主动来了解我们,“不战而屈人之兵”。用别人熟悉的方式说咱自己的事,多策划些类似案例,其实没那么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