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19|回复: 6

我们为何不幸福,同样人生两心境

发表于 2008-9-21 10:52: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心灵故事
      小时候父母从来不关心我,父母更爱弟弟。我的个性孤僻倔强,不爱说话,也没有什么快乐。我很努力,考上了不错的大学,毕业后到一个国家机关工作,那里都是老人,没有共同语言。一次报表出错,他们也懒得理我,我觉得自己不重要。

      后来我离开国家机关到了一家公司,我的能力很快就得到领导的认同,许多重要的事都放手让我去做。但我在领导面前说话不自然,发言不大胆,与同事的交往也不主动。生活工作很压抑,也不开心。

      心灵解读
      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不可能有幸福感
      幸福没有客观的标准,它的构成有三个:一是我们内心的感觉;二是我们个人对幸福的价值认同;三是我们的身体与心灵是否舒适和谐。三个构成都与当事人有关,与他所处的地位,社会肯定,他人赞同的关系并不是非常大。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拿不多的工资,干许多的活,受人指使和压制,被亲朋好友轻视,等等,如果他认为这是到达成功必须付出的经历,他会对生活充满幸福与进取心,因为他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如果他认为一辈子都会忙忙碌碌,遭人看不起,那么每一天都会举步维艰。所以,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内心选择的结果。

      故事中的他缺乏自我认同,小时候也没有幸福的体验,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很狭隘,无意识在扮演一个不幸福的人。我们对儿时的评判可能影响我们对现实的评判,一切不快似乎是在重复过去的创伤。同时,故事中的人对生活还有不恰当的期待,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消极地对待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不可能有幸福感,即便天上掉肉饼,拿着饼子他会恐惧再失去,依旧没有快乐与幸福。

      我们对自我的感知,对现实的感知来源于我们内心的建构,同样是早年的经历,不同的内心建构会给我们不同的感觉。人们会说在记忆中我的确不被父母喜欢,但记忆是非常不可靠的,我们能记住的东西被我们在漫长岁月中不断地修饰补充,回忆出的东西只是我们当下心境的产物。如果我们把个案的故事重新描述会是什么样呢?

      心灵分析
      我是幸福的
      小时候我总不让父母为我多操心,我的个性倔强,但内心其实细腻敏感。不爱说话,这让我拥有更多的自我空间,思考更多有益的问题。父母与我看起来不像对弟弟那么亲密,但我知道他们非常爱我,我是哥哥,对我很放心。我勤奋又聪明,考上了很不错的大学,毕业后先到一个国家机关工作,那里都是老人,虽没有共同语言,但对我都很好。

      记得一次报表出错,领导也不忍心找我麻烦。后来我到了一家公司,我的能力很快就得到领导的认同,许多重要的事都放手让我去做。我在领导面前说话不自然,发言不大胆,与同事的交往也不主动。但我觉得一个新人不能锋芒太露,矜持一些、谦虚一些更能被大家接受。

      心灵秘方
      不存在真正的幸福只存在对幸福的不同解释

      一个故事两种描述,看后人们的心情会不同。幸福与否在于我们内心的选择,我们选择幸福,那么会有1000个理由让我们愉悦满足。我们选择痛苦,也会有1万个理由让我们悲伤失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幸福?

      真正的幸福不存在,只存在人们对幸福的不同解释。就像名言“真理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不同的对真理的解释”一样。现实中的幸福和昙花一样,只是生活中短暂一现的芬芳。但内心的幸福是存在的,这种幸福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态度。最近流行这样一句话:“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选择快乐!”幸福也一样,首先人要有感受幸福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前提是有良好的自我认同,对现实的满足感、对生活不带有过高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1 15:37:25 | 查看全部
今天你老师的主题不少!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4:02:14 | 查看全部
学习,慢慢领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7 23:29:42 | 查看全部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就看你自己如何去看待,是这个意思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8 09:18:59 | 查看全部
引用第3楼张耀杨于2008-09-27 23:29发表的  :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就看你自己如何去看待,是这个意思吧!
耀杨理解得透彻,一语中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22:18:26 | 查看全部
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幸福是一种心态,如果心态平和了,幸福就包围自己了,如果心态偏激了,幸福也就无踪影了,
        "毕业后到一个国家机关工作,那里都是老人,没有共同语言。一次报表出错,他们也懒得理我,我觉得自己不重要。"
    换一种思维:毕业后分配到一个国家机关工作,那里都是些老人,虽然有代沟,共同语言少,但却受到了特别的待遇,一次报表出错,他们也没有批评我,甚至懒得理睬,他们以一种特有的处理方式:视而不见,让我自觉自警自醒,迫使我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尽量少出差错.
         愿每一个人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有更平和的心态.努力向幸福靠拢.与烦恼决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7 20:51:09 | 查看全部
欢迎小卢老师光临人生感悟版块!老师发表的这通感慨,应该开新贴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