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企业员工呼唤技术比武机制创新
郑岩
【情景捕捉】爱你没商量
工人日报《班组天地》910、911期连续报道了企业技术比武的情况,笔者于9月23日到中石化山东下属企业一线班组进行了专题采访,了解一线职工对技术比武报道的反响和心声。
笔者来到该企业一输气泵站,迎面碰到今年技术比武泵工第三名获得者张广洲。笔者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让他浏览“技术比武:比技能还是比背功?”的文章,没想到他反应奇快:“这篇文章我看过,真是说到咱心里去了,我还说给伙计们听了,大家都有同感。”
接下来,张师傅把现在技术比武一定程度上是考背功,技术能手与实际的技术能力不太相符的根源进行了一番分析,并将自己也背得很辛苦的怨气全倒了出来。谈到比武的结果,他至今仍心有不甘:“我操作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在理论考试时,有一道题的答案记不起来了,害得我只得了第三名,考背功也忒没劲了。帮我反映个问题,比完了自己错在哪儿也不知道,希望比完了裁判当场点评,好让我们改正错误”。
笔者答应他的要求并来到另一班组,找到了今年的“新科状元”徐浩玉。当他看完“技术比武:让‘专业户’走开”的报道后,兴奋得一拍大腿:“没错,就该这样。我们单位先做了比武需求摸底,然后比武形式就改革了。要还是原来那样,恐怕我还尝不到‘状元’是啥滋味哩”。
“哪你们单位是怎么组织的?”笔者问。
“单位专门下发了文件,让连续三年的技术状元、技术能手退出比武行列,规定所有职工必须全部参加比武,先通过班组对抗赛和知识抢答赛等形式进行预赛,经过几轮比赛,优中选优参加最后的大比武。”笔者看到几个小班职工拿着书口中念念有词,心想兴许他们就是下一个“技术能手”了。
“是这样,哪原先的老状元不就吃亏了吗?”“亏不了,领导考虑得周到着呢。他们有的当了技术比武裁判,有的提高了工资级别,享受的待遇一点也没有下降”。
“嗯,真是好办法!”笔者附和道。徐师傅还提示道:“听说电气大队今年设了‘最快进步奖’,效果还蛮不错,你可以去问问”。
按照他的指点,笔者来到电气大队变电站,找到了“最快进步奖”获得者汤耀。当笔者向他祝贺时,他一脸的兴奋:“原来比武总是那几个‘老人’,我就是参加也没戏。没有想到今年单位建立了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设立了‘最快进步奖’,不管你原来有多差,只要你有明显进步就可以获奖”。
“那倒好,怎么个评法呢?”笔者问。
他解释道,企业建立了‘最快进步奖’量化考核办法,还完善了职工技术档案,将职工每年参加培训考试、技术比武的成绩进行登记备案,根据综合结果进行评定......
“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好就好在提高了我们这些‘落后分子’的积极性,让大伙都有了盼头,干活、学习起来也更有劲了。说实话,做梦也没有想到领导真往我的心眼里做啊,这样的比武大伙都说‘爱你没商量’” 汤师傅感慨道。
据了解,该企业在汇总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正在编制下步改进方案,进行技术比武的形式、内容和比武机制再造,并作为下步技术比武的指南。
【笔者评说】建立适应员工需求的比武机制
技术比武年年搞,年年老模样,每到技术比武季节,无论是比武参加者、不参加者还是组织者,似乎都有些许困惑,些许怨言,些许无奈,犹如手里捧着的一本难念的经,明知不好念、自己不愿念,还得继续念。人们在透视比武繁荣的过程中,分明感到在比武活动轰轰烈烈、硕果累累、成就众多技术明星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隐藏着职工的“厌战症”、“逃避症”、“专业户症”、“漠视症”等病征,而且这种状况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都在呼唤技术比武形式、内容的套路创新和人才储备的机制创新。
从上面情景中看到,该企业在职工技术比武需求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改进了技术比武的形式、内容和套路,再造技术比武机制,适时让技术比武状元退出,给相对弱者提供了舞台,同时通过设立‘最快进步奖’,让“落后分子”看到了盼头和希望,受到了职工的欢迎,赢得了皆大欢喜的格局。
据观察,在经过了多年的技术比武经验积淀后,许多企业紧密追踪时代潮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职工新需求,在技术比武的套路、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新的技术比武模式,从内容到形式,从套路到机制创新优化上已水到渠成,这也是顺应职工诉求,满足心理需求的必要之举。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建立技术比武良性循环机制。
首先,确立正确的技术比武导向,真正让技能尖子脱颖而出。要借鉴高考命题的经验,根据企业特点对职工技术比武流程、形式、内容进行再造,侧重职工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引导职工学技术、练技绝活绝招,以真正将技术尖子遴选出来,使技术能手的待遇、技能、贡献相协调、实至名归,并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
其次,建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尽快将人才储备提上日程。就是要适时让连续多年的技术比武状元、能手这些“老面孔”退出来,如设立“最快进步奖”奖项等,把机会留给能力稍差一些的职工,调动所有职工参与到比武队伍中来,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加快人才梯队建设,使成长成才的机会惠及更多的职工。
第三,充分发挥技术比武的指挥棒作用,引导职工学技和培训工作。就是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人设擂,克服培训、考查、操作相脱离的实际,做到干什么培训什么、操作什么考查什么,引导员工学以致用,用有所长,不断提高学习力、创新力,使职工学技和培训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笔者最后强调,各企业为满足职工需求,推出了职工喜闻乐见的比武新招儿,建立了技术比武新机制,取得了多赢的成效,但技术比武的形式没有固定的程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归根结底是要有利于职工面向未来、迎接新挑战,有利于职工成长、成才,有利于推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持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