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战区附近租地种西瓜,缅甸政府军战机经常突如其来
2
|
|  2
|
|
|
 1
|
图为:中方严查
图为:边防克钦军队在对岸盘查
本报特派记者徐剑桥 佟建国发自云南盈江县那邦镇
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的战斗仍在继续,战争对边民生活的影响仍在持续。
十多名在缅甸租地种西瓜的中国瓜农忧心如焚,1月本是下苗的好时节,国境那边的战火不仅耽搁了农时,对他们的人身安全也构成重大威胁。昨日,这些撤回盈江县那邦镇的瓜农,向记者展示了落在他们瓜地里的弹壳,并讲述了几天前缅甸政府军的战机,在他们瓜地上空开火的惊悚经历。
惊恐一幕
战机在瓜地上空突然开火
“嗖,嗖,嗖,炮弹就在我们头顶飞过,缅甸工人一下子跑光了,我们就地卧倒不敢动一下。”45岁的线尔当,提起9天前的逃生经历,语气急促。
他带着记者到暂住的宾馆房间,摸出了一枚电视遥控器大小的弹壳,9天前,这枚弹壳就落在他在缅甸租种的西瓜地里。
线尔当是盈江县人,到缅甸租地种西瓜不过四个月时间。这场骤然而至的他国战火,偏偏让他碰上了。
1月2日中午,线尔当领着雇来的十几名缅甸工人在地里劳作。缅甸政府军的战机突然出现在他们头顶一百多米高的上空。
线尔当承包的一百多亩地,在缅甸政府控制范围内,离克钦邦地盘也不远。战机从他的西瓜地上空掠过,开始向克钦军方向猛烈开火,“啪、啪、啪”的射击声,震得他头晕目眩。等他回过神来,十几名缅甸工人已作鸟兽散。“当时,吓得人直哆嗦。”线尔当比划着说,等战机飞走,他看见地里落满了一百多颗大大小小的弹壳,一枚炮弹没有爆炸,插在了田里。“这还不算什么。田里经常能发现地雷,有圆坛子形状的,还有像菠萝一样带柄的。”
一旁的瓜农刀小华介绍,为了避免意外,他们听从克钦人的建议,在西瓜地里挖出深约一米的掩体,紧急情况下可以就地躲避。不过,最近缅北战事爆发后,炮弹突然而至,战机突如其来,跑也跑不赢,“最好就地趴下,越跑越危险。”
“铁牛”垦荒
种西瓜带动缅甸人致富
淘金、运木、种西瓜、种香蕉,这是中国人到缅甸从事的四大行当。
刀小华介绍,淘金、运木生意现在已被缅甸方面加以限制,种香蕉投资成本大,而种西瓜周期短、收益快。缅甸气候、土壤适宜,种出来的西瓜又大又甜,每到收获季节,从广东、北京、山东等地过来的收购商,开着货车直奔缅甸瓜地现场收购,从来不愁销路。
多数瓜农都同刀小华一样,花十万元左右承包一百亩土地,肥料物资都从中国运过去,可收获300吨左右西瓜,好年成一年可赚一二十万元。“因为没有钱开发,缅甸欢迎中国人过去承包土地。经过中国人的开垦,很多荒地都得到了利用,缅甸当地人因此喊我们"铁牛"。”刀小华记得,当年他刚去缅甸种西瓜时,很多缅甸人住在茅草房,有的人家中甚至连锅碗瓢盆都没有。而如今,很多人家里已经有了手扶拖拉机、摩托车和瓦房,“可以说两国人实现了共同致富。”
让中国瓜农略有微词的是,前往缅甸种瓜,他们需要办理“老缅证”,“老缅证”类似于中国的暂住证,有效期一到五天,每天收取10元钱的费用。有时候,瓜农们因忙于农活忘了及时补办以致超期,往往面临大额罚款。一名瓜农说,他曾经被罚了一万多元。
通道受阻
两车西瓜苗进不了缅甸
刀小华到缅甸种西瓜已有10年时间。这些年,虽然缅北地区的战事时有发生,不过刀小华说这一次情势最危险,对瓜农的影响也最大。
据他介绍,上月8日缅北战争零星打响后,中国瓜农并没有第一时间撤离,晚上他们就睡在瓜地里,枕着炮声入睡,怎么也睡不安宁。一直到岁末年初战争升级,他们才匆忙返回国内。
不过,众人并没有回到盈江县城,他们租住在那邦镇边检站附近的一家小旅馆里,这里距离他们在缅甸的瓜地只有15公里。为了省钱,一个标间住了四名瓜农。
众人天天都在掰着指头苦挨,希望战争停息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返回缅甸。“1月20日左右是下西瓜苗的最后时限,如果战争再持续,就无法下苗,今年的投资将泡汤。”刀小华说,瓜农们一般头年10月左右前往缅甸做准备,次年1月顺利下苗,4月就可以收获西瓜了。
然而,由于缅北战争仍在持续,即便过了中缅边检口岸,过了克钦邦,还是无法进入缅甸政府军的控制区域,目前这条通道已被阻断,瓜农忧心如焚。
在瓜农的带领下,记者在那邦边检站附近看到,两辆运输西瓜苗的大型货车仍在滞留苦守。
记者手记
口岸贸易在炮声中变得沉寂
炮声在缅北隆隆作响,中缅边境一度红火的口岸贸易,在炮声中变得沉寂。
在前往那邦镇的巴士上,记者碰到了木材商人武学全。他一脸愁容地表示,战火导致他的三车木材滞留缅甸,无法如期通过口岸运回国内。
武学全做木材生意已有七八年时间,平时几乎每天都要过境选购木材,少则一吨多则数十吨。战争开始后局势紧张,他已不敢贸然前往缅甸。
在那邦镇上,前往缅甸克钦邦拉咱市的班车,已经停摆。与之相伴的,是小镇上骤降的人潮和店老板们一张张越来越苦闷的脸。在那邦街头,记者转了一圈,一些物流公司和木材商铺已经关门歇业。
来自福建泉州的谢女士一家,在那邦镇经营玉器生意,玉器成品来自缅甸,购买者主要是中国内地前来那邦的挖矿者、种植户和一些生意人。这两年来,随着缅甸国内时而发生战争,前往缅甸的“淘金者”越来越少,直接影响店子生意。特别是这一次,生意明显变得更清淡。“临近过年,应该是玉器店生意最好的时候,现在门可罗雀,真希望国境那边的战争早点结束。”
来源楚天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