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现状青睐文身者多为青少年 |
|
    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记者来到青岛一家很时尚的酒吧。里面坐了十几名身上“刺龙画虎”的时尚青年。据介绍,这里既是音乐酒吧,又是文身馆。 |
|
|
    聒噪的音乐和缭绕的烟雾中,靠窗的躺椅上,坐着一位二十多岁的男青年。一位文身师正用针头,小心翼翼地在他的额头上镶嵌一个玉石尖角。 |
|
|
    记者问他:“疼吗?” |
|
|
    “不疼,不疼。”这位男青年强挤出笑容,还拿起镜子端详着自己,问文身师,“我做的这个尖角挺前卫的吧?”文身师点点头。男青年告诉记者,他是一家夜总会的乐手,圈子里流行文身,所以他才来这里试试。 |
|
|
    据酒吧老板介绍,来这里文身的人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为了追逐时尚、有的为了掩盖疤痕、有的为了纪念爱情……“我这里开业3年多来,已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人文了身。”这位老板说,文身者的年龄多在17岁至25岁之间。 |
|
|
    中国人民大学几名研究当代青年思想道德的老师,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我国社区机构做的对社会青年时尚兴趣与审美趋向的调查。调查显示,当代青年心理成熟度增强、价值观和审美趋向更加开放,导致青少年对文身的青睐。 |
|
|
    记者发现,国内一些著名的文身网站,每天点击率都在上万人次,而且呈增长的势头。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不少网站在页面上注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要文身”,但这近乎于广告语的“警示”,反而对青少年更具有诱惑与暗示的作用。 |
|
|
    社会心理研究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文身属于个人行为,在自我个性解放的时期,即使文身有它存在的空间,甚至会有一些青少年投以欣赏的眼光,但是文身选择还是有限度的,那些与社会、公共利益和伦理价值相冲突的,依然被人们认为是可耻的。” |
|
  乱状设施简陋监管空白 |
|
    “这个边缘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主管部门,本想开个符合国家规定的文身店,无奈,只好一边开酒吧,一边搞文身,我也知道这不合法。”那位酒吧老板无奈地对记者说。 |
|
|
    在一家美容院里,女老板正在一位青年的手臂上文图案。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说,店内有多种图案可供选择。按照图案的色彩、难易、复杂程度及面积大小收费,最低的30元,高的上千元不等。 |
|
|
    记者发现,文身活动大多在一些美容院、洗浴中心、宾馆饭店和商务会馆等地进行,这些大小不一的文身店都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
|
|
    记者走进另一家文身店,只见店内一些用来文身的颜料和工具随意地摆放在桌上,装有药水的瓶子也没有加盖,更没有任何消毒设施。记者佯装已经挑选好图案,但对卫生问题表示担心。“一人一针,都是一次性的。”老板听后表示。当记者要求能不能提供一根新的针看看时,他却以“没什么好看”为由拒绝了记者。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商家为了减少商业成本,对前来文身的人都使用同一根针。 |
|
|
    记者咨询了青岛市卫生部门有关人士后得知,文身业属于边缘行业,国家制定的卫生法规,并没有对文身进行明确的界定,因此造成该行业比较混乱。文身时,要将针插入到身体内,与人体健康有一定关系,理应由卫生部门先办理卫生许可证,但卫生部门并无此要求。目前文身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无法鉴别,也没有权威部门对这一行业进行资格认证。 |
|
|
    那么,文身可不可以划归于美容行业再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呢?对此,工商部门也表示很矛盾。国家法律法规对美容行业的解释,包括好多个项目,但文身并没有列入美容行业里。 |
|
|
    也正因为监管的空白,因文身引发的侵权、乱收费等矛盾纠纷,还难以放到“台面”上解决。 |
|
|
争议是法律还是道德问题 |
|
    为开餐馆而文身的李建国,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苦恼。 |
|
|
    前年他在青岛火车站附近开了家川菜馆,生意还好。可没想到,住在川菜馆附近的几个青年,隔三差五地来菜馆捣乱,吓得顾客纷纷离去。可是,一天这伙人又闹事时,一位朋友只把怀一敞,露出胸前刺着的一对张牙舞爪的雄狮猛虎,那伙人就服软了,以后再没敢来。 |
|
|
    于是,李建国也在两只手臂上各刺了一只虎头文身,为的是菜馆的生意。然而,他却失败了。文身后,来捣乱闹事的没有了,可来川菜馆就餐的顾客也少了,人们以为这是黑社会人员开的餐馆。眼看着小生意大不如以前,还受到熟人的歧视,他后悔莫及。 |
|
|
    道德对文身的排斥,法律对文身的无奈,二者极不协调,形成一组特殊的社会矛盾。 |
|
|
    一位社会学者对记者说,法律可以对人们的不良行为进行制裁,可青少年文身在没有危害社会治安和公共道德之前,是难以用立法的形式来规范和约束这种行为的。 |
|
|
[table=100%,#edf4ff]来源:法制日报 |